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王钟霖《济南七十二名泉…
解密金皇陵:一次倒插门…
最新热门    
 
王钟陵:《庄子》研究如何创新

时间:2012-6-26 12:08:42  来源:不详
p; 还有一个看法便是以《老子[注: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称老聃。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十六章)释之,吕惠卿[注: 北宋改革家。字吉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宋仁宗时﹐举进士﹐任真州(今江苏仪征)推官﹐任满入京﹐先后受到欧阳修﹑沈遘﹑曾公亮﹑王安石的赏识和推荐。]说:“明者,复命知常之验也”(《庄子义[注: 子义太跑慈 即太史慈 三国历史 三国时东吴名将。猿臂善射。少年时受郡命劫州章,表现果断,因而知名于世。曾于辽东避难,]》卷一)。钟泰、曹础基承此说。老学渗入《庄》书是从《外篇》开始的,在《内篇》中引《老》释庄,根据不足。并且,《齐物论》中没有谈到返其本性的问题。至于陆长庚[注: 简介 陆长庚[明]万历(一五七三至一六二o)间桥李(今浙江嘉兴)人,善草书。《翠橘堂笺臆》 相关条目 历史人物中国历史 人物历史 中国历史人物-luzhanggeng]所说“明者,明乎本然之未始有是非,而后是非可泯也”(《庄子副墨》卷一),仍然是以明止明,在《庄》书中,世界的本然状态是只能体认之,而不能以智明之。而林希逸[注: 林希逸(一一九三~?)(生年据作者于理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为刘翼《心游摘稿》所作序‘躔父今年六十有四,……余长躔父五岁’推定),字肃翁,号鬳斋,又号竹溪,福清(今属福建)人。]之所谓“明者,天理也”的说明,就更是以其时代意识来加以诠释了。

 

    在古今注释中,似惟王夫之[注: 王夫之(1619-1692) 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衡阳(今属湖南省)人。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壶道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三大学者。]略得此句真意,他明确地将此句中的“明”字解释为“一曲之明”(《庄子解》第16页),如斯,则与上文“道恶乎隐”等句在深层意蕴上相通了。但王夫之此释的缺陷在于忽视了“莫若以明”与上文之间有着一种转折关系。陈鼓应译此句为:“以空明的心境去观照事物本然的情形”(《庄子今注今译》第54页)。陈鼓应的错误在于:在《庄》书中,事物本然的情形不是“以空明的心境”可以“观照”得到的,《庄》书内外篇中,凡写及体认事物的本然情形,都是要使得心智昏暗才行的,对于“明”的肯定是直到《杂篇》中才有的事。

 

    我的意见是:“莫若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