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王钟霖《济南七十二名泉…
解密金皇陵:一次倒插门…
最新热门    
 
王钟陵:《庄子》研究如何创新

时间:2012-6-26 12:08:42  来源:不详
。然而依我的看法,只有沿着这一思路前进,《庄》学研究才能有实质性的、深层次的、整体性的突破。更进一步说,只有获得了这样一种突破,我们才能明白我们民族的思维是如何经由像《庄子》一书所代表的那种思维阶段而前进的,亦即是明白诗性时代是如何过渡到散文时代的。

 

    值得强调的是,从诗性时代向散文时代过渡,这是全人类都经历[注: 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的事。 片名 《经历》The Experience/Tajrobeh (1973) 伊朗电影,35毫米,黑白,60分钟。]过的一个漫长的思维历程,然而,这一历程,就我孤陋的见闻而言,只有在《庄子》一书中体现得最为清晰、最为典型,因此从《庄子》中将[注: 中将是许多国家军队中的职衔,介于少将和上将之间。-zhongjiang]这一历程较为细致地发掘出来,对于人类思维史的认识,对于人类的精神生成发展史的认识,就具有极大的意义。

 

    2.一个新的整体性、逻辑性的要求:发掘《庄》书的内在进程。

 

    儒家是现实的,道家是虚灵的。从虚灵走向现实的动力乃在治世,亦即使其学说具有一种实用性。实用是中国各派学说都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不实用的理论在这个国度里没有存身的可能。从虚灵走向现实的第一步是用虚灵来包容现实,这便是《外篇》的发展方向;第二步乃是用现实来化解虚灵,这便是《杂篇》中所显示的发展方向。一旦虚灵在相当程度上为现实所化解了,则儒、道便有了调和的可能。如果说在其第一步用虚灵来包容现实中,道家思想以其阔大的视野及其浑融社会、自然的理论框架而具有相当的优势,从而在论点上的变化不会太大;那末当其第二步用现实来化解虚灵时,则道家思想原有的优势就不太派用场,从而势必导致理论观点向着现实的方向产生较多的变化,《杂篇》由此显出了它所代表的乃是一个庄子学派理论特色的消解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