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唐燕明:略谈百年中小学…
郦千明:钱穆与胡适的学…
周思明:电视节目如何让…
北大教授陈晓明:为人民…
良母文明:促成人类文明…
在古诗词中触摸清明:意…
李启明:有感于鲁迅“不…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春…
谢晓明:回眸2011汉语研…
汪纪明:学科史视野中的…
最新热门    
 
余来明:近代学术转型中的“文学”

时间:2012-7-31 12:09:24  来源:不详
含的“文”与“学”两个层面的内容:“宋代以前,义理考据之名未立,故学士大夫[注: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在中世纪,通过竞争性考试选拔官吏的人事体制为中国所独有,因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士大夫阶层,即专门为做官而读书考试的知识分子阶层。],莫不工文。六朝之际,虽文与笔分,然士之不工修词者鲜矣。唐代之时,武夫隶卒,均以文章擅长,或文词徒工,学鲜根柢。若夫于学则优,于文则绌,唐代以前未之闻也。至宋儒立义理之名,然后以语录为文,而词多鄙倍。至近儒立考据之名,然后以注疏为文,而文无性灵。”(《论近世文学之变迁》)唐代以前,“文”、“学”兼重;唐代以后,“学”与“文”分。由此出发,刘师培在使用“文学”概念时,做了时代上的区分,而区分的重要依据在于“修词”:唐代以前,“言语”(载之于文字的)与“文学”在孔门虽分属二科,然而在“修词”一点上却是一致的,故而“文”与“学”二者在某种程度上是合一的,均属于“文学”范畴;而唐代以后,“学”(具体来说指理学语录和考据之作)的述录已经背离了“修词”的要义,因此应当被排除在“文学”之外。这一区分,符合“文学”概念在中国古代[注: 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是指先秦至1840年鸦片战争的历史-zhongguogudai]演变的实际。在这一点上,他要比章太炎更具有现代意识。章太炎关于“文学”的名论,“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国故论衡·文学总略》),曾受到“五四”以后学者如凌独见、谭正璧、胡云翼、容肇祖、郑振铎等人的广泛批评,正如蒋鉴璋所说,“此义过泛,今所不取”。

 

刘师培的“文学”概念虽然是指“文章”、“文”等古典词义,但不同的时代其所指的对象又有所不同:周秦至唐,“文学”范围较广,史著元典、诸子论说,都包含其中,而以“修词”为衡量标准,如在《周末学术史序》文中,有一节论周末的文章学史,其论述对象包括史文、祝文、祷文等;宋代至清,“文学”范围较狭,乃指“词章之学”。“故近世之学人,其对于词章也,所持之说有二:一曰鄙词章为小道,视为雕虫小技,薄而不为;一以考证有妨于词章,为学日益,则为文日损。是文学之衰,不仅衰于科举之业也,且由于实学之昌明。”(《论近世文学之变迁》)此一“文学”概念,与今世之“文学”,在具体所指上已基本一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