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周伦玲:“红学”佳话《…
朱玲:墓园春秋
张玉玲:不能把文化当成…
黄爱玲:“张爱玲热”源…
周丽玲:民初传奇杂剧《…
周淑玲:东北抗联“花木…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张…
马晓玲:古诗词中童趣多
杨玉玲:“汉语热”背后…
京剧艺术家裴艳玲领衔主…
最新热门    
 
马艳玲:胡适的科学文化观

时间:2012-8-10 12:03:57  来源:不详

毋庸讳言,由于“西洋哲学与名学又非先生之所长,所以在他兼论中西学[注: 条目名称 西学 名词解释 西学亦称“新学”。与“中学”相对。 扩展解释 泛指西方文化,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特指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文化,成为当时先进人士寻找救国救民真理的根据。]说的时候,就不免牵强附会”,因此他所提倡的“科学方法”可能仅仅流为一种通俗的“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只能停留于考据一族,无法解决社会的复杂问题与根本问题。另外,在中西文化论战中,胡适运用西方文化作为价值尺度,以此衡量、评判中国传统文化,往往会得出否定性的、偏激不当的结论。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胡适思想中,始终同时存在着一种“中国文化情结”。他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文艺复兴[注: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这个再生的结晶品看起来似乎使人觉得是带着西方的色彩,但是如果把表面剥掉,你就可以看出做成这个结晶品的材料在本质上正是那个饱经风雨侵蚀而更可以看得明白透彻的中国根底。因此,当胡适主张向着西化的怀抱猛扑时,中国固有的文化会自然而然地将他从西化怀里拽回到“中国本位”上来,使他坚信整理国故的目的是要保留国粹而非抛弃传统,要再造文明而非毁灭自身,要与世界同步而非排斥进步。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