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清理“名人故里”:半途…
徐志啸:《诗经》研究的…
胡愈之:为新闻出版的一…
用自己的一生延续徐悲鸿…
巢峰:中国出版的一个传…
书人书事:我与周汝昌先…
地方文献研究的一渠清流…
胡印斌:王澍获奖是对中…
饕餮是龙的一个阶段?
由孔子的一则故事引发的…
最新热门    
 
少有的一场文学创作“答辩会”

时间:2012-8-28 12:21:12  来源:不详
bsp;  “仰视、平视、俯视”相结合是蔡元培[注: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浙江绍兴山阴县(今绍兴县)人,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传作者丁晓平的观点。他认为,传记写作既要保持对历史的宽容与敬畏,让历史人物[注: 历史人物是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物。历史简单的概括就是:发生在以前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事,那历史人物也就不难理解了.当然就是在这些事情中起主导作用的人了。]回到历史现场、历史语境之中,又要正视历史人物的局限性,把握历史人物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何建明说:“在我们这些作者的名字后边,都连着一个伟大的名字。”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份责任感、使命感,才让组织者和作者能够全力以赴,毫不懈怠。

 

    经过若干次“答辩会”后,读者最终会看到一份怎样的答卷呢?我们期待着。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