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石硕:历史上藏人向中原…
漫谈柔道运动与东方文化
浅论舞龙运动与龙岩市龙…
试析1890年前后《申报》…
流动的旋律东方神韵之美
浅析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
“中国油画流动课室”到…
杭州西溪湿地聚名人:吴…
媒体与春晚剧组“智斗”…
流动的古迹“永和堰”纪…
最新热门    
 
流动与互动——“闯关东”与东北风俗文化的变迁

时间:2012-8-29 12:04:17  来源:不详

文化学家马林诺斯基认为:“文化既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征,又具有流动变异性的特征。前者使一种文化与他种文化相区别,后者又使文化之间有沟通性。”([英]马林诺斯基:《文化论》,费孝通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近代[注: 近代,是指中英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到五四运动(1919年)这中间的一段时间(1919年到1949年为现代,1949年以后为当代).-jindai]以来,山东、河北、河南民众不断迁居东北,形成一场声势浩大的“闯关东”移民潮,对东北地[注: 北地,指中国古代地名北地郡,其地域大致在今陕西、甘肃、宁夏一带(详细情况请参看词条“北地郡”)。-beidi]区的风俗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移民运动也是一种文化的迁移。人口迁移时,他们所承载的价值取向、生产生活方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也必然随之移动。中原的汉族风俗文化在东北传播,被土著居民所接受,以满族为主体的土著风俗逐渐被同化。而中原文化,由于脱离了“母体”的纽带以及环境的改变,也在逐渐发生变异。两种不同风俗文化不断进行整合、调适,最终形成了东北地域新型关东风俗文化。本文仅从饮食风俗、婚姻风俗、语言风俗三个方面对两种风俗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进行简要阐释。

 

    在饮食风俗上。在山东人闯关东前,满族的饮食多以肉类为主,较少食谷米类,在饮食结构上较为单一,且对肉类的加工主要采用较为原始煮、晒、烤等方式,基本不使用任何工具。在汉人入关后,他们不仅把其主要饮食带进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是把食物加工的技艺传授给了满人。由于民初山东闯关东的人数较多,鲁菜在东北有较大的市场,不少名店均系山东人开设或由鲁菜的传人掌作。满族在汉族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掌握了各种烹饪技术如烧、烤、炖、炒等,饮食结构不断改进,饮食种类逐渐丰富多样,谷物粮食渐渐代替肉食、在饮食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黑龙江外记》记载:“满洲宴客,旧尚手把肉,或全羊。近日沾染汉习,亦盛设肴馔。然其款式不及内地,味亦迥别。”(《双城县志》卷15礼仪风俗,1926年铅印本)在满汉饮食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满族虽受汉族影响很大,但也保留了本民族的一些饮食习惯,有些亦被汉族所吸收。如满族爱吃用小米、黄米、高粱米和玉米做成的干饭、稀饭、水饭和粘饭。移民进入东北后,在适应环境过程中,也逐渐改吃高粱米、棒子面。打糕、玻璃叶饽饽、苏叶饽饽、盆糕、萨其玛等具有鲜明满族特征的点心,也成为当时关内汉族所喜爱的食品。两种不同饮食风俗的融合碰撞,最好的例证就是“满汉全席”。它既突出了满族菜点特殊风味,如烧烤、火锅、涮锅等,同时又展现了汉族烹调的特色,扒、炸、炒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