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任国征:从两则对联解读…
从两则对联解读“述而不…
从两种“红楼续书”说起
试析从两首同题诗看韩愈…
学者谈中国崛起:从两首…
古文两则注释辨疑
从两首诗看清初文人的幻…
最新热门    
 
从两则重要史料看清季湖北立宪运动

时间:2012-8-30 12:14:01  来源:不详
文无功”。他拿出三条理由,苦劝卢弼承担这一重任:其一“名誉愈高者,毁谤愈众。故西人以毁谤为英雄所捐于社会之代价,转视毁谤之多寡,决其人声价之低昂。”其二,“各省之请愿书早已麕集于辇毂之下,其间种种色色,规则的,议论的,急迫的,哀惋的,层见叠出,集合等身”。因此,卢弼起草请愿书,可供参考者甚众。其三,“国会请愿书之目的,在邀求皇上之俞允国会开也,非预备皇上之考究国会学也。请愿书不主于皇上之研究,而主于皇上之俞允。则韵鸾以为,今日我湖北人对于国会请愿书,不在文之工不工,特在于请之力不力也。”

 

    在此次教育厅特别大会上,还有一个议题,即推举吴星陔为赴京请愿之代表,但是,这一提议也遭到吴星陔的婉拒。吴氏[注: 吴姓是当今中国大陆第九大姓,在百家姓中排行第六。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吴姓也是第十大姓。]称,其时姚姓副会长在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如果自己也赴京,则湖北教育总会无会长在家。韵鸾为此亦向吴星陔进言说:“请愿书者,文也,上表愿书之代表者,文之文也。文之文者负于请愿书之责任,负于上请愿书之责任,并负于上请愿书得请不得请之责任,则选举上书请愿之代表不可以不慎。先生者,有上书请愿之智识,有上书请愿之能力,有上书请愿之资格,有上书请愿之热心,众人举之以为上书请愿之代表,是也,不可辞也,先生辞之,谁适当之也?”他婉言驳斥吴星陔推脱之理由说:先生将此事推脱给现在京城的姚先生。但“上书请愿者,我湖北人之以表国会之赞成也,上书请愿而必以代表者,我湖北人之以表国会之赞成,而更以致敬于国会也,人民幸福不可坐致也,道路往远不为枉劳也。”“先生堪任,先生不得辞也。何也,客之贵者犹须面请,况国会也。徒责成于一书是亵国会也。请如不请,不如不请也。”他又婉驳吴星陔所言“湖北教育总会不可无一会长在会”之说:首先,“先生去而姚先生还”,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其次,湖北之教育,只关系湖北一省,“国会则湖北一省与全国廿一行省之关系也,时机一失,不再可图。愚以为国会成立,教育更且兴举,则先生之去为国会,尤为教育也。先生一去而国会开,教育普及湖北人士,谁不仰先生之力,而颂先生之功。先生之铜像必且巍然于鄂省与楚山楚水,延龄而纪书,千秋万世,知有先生矣。此真千载之一时,他人万求之而不可得,先生辞之,窃为先生惜也。”韵鸾揣度,吴星陔不愿充任请愿代表之真实原因,或是担心请愿失败,背负诟病,他为此而议论说:“韵鸾闻之,敢于居天下之败者,敢于成天下之功,神志无惭,即足千古。成败论人,终书生之见,不足计也。”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