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日均消失20个历史村镇 …
智慧讲义:民俗文化,一…
海巴子:民国时期的“无…
北大教授张颐武:民族的…
张晓政:古代科举对官宦…
王为政:解佩令·咏钱锺…
章玉政:《刘文典年谱》…
周丽玲:民初传奇杂剧《…
叶匡政:“不良教授”孔…
韩浩月:民营书店未来在…
最新热门    
 
王政:民间演剧之近代变迁

时间:2012-9-5 20:15:01  来源:不详
后为当代).-jindai],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古老的中国开始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由此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民间演剧活动的演出性质、内容、形式及作用等亦随之带来了新变化。今从地方志[注: 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有全国性的总志和地方性的州郡府县制两类。总志如《山海经》、《大清一统志》。]记载略作考察。

 

    以祭神酬神为主的古代演剧多在神庙进行,神庙自身结构所形成的内封闭空间给前来参拜的人们造成一种心理虔诚和惶恐感,从而达到宗教震慑的目的(包括酬神、祀神的目的),而演戏只是其中的手段之一,用来制造人神共娱的欢乐气氛,从而调和人与神之间的紧张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宋元以后文化权力逐渐下移,市民文化需求不断扩大,通俗文艺逐渐繁荣,诸种艺术都程度不同地朝向民间性、平民性的艺术本体特征回归。到了近代,民间演剧的宗教礼仪巫术性逐渐减弱,戏剧艺术逐渐从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开始由娱神转向娱人,回归其作为群众性很强的艺术活动的本质,文艺化和戏剧化得到进一步加强,如民国《平乐县志》载当地三年一次的天后圣诞盛况:“演剧则十昼夜……邻近男女临观者空里巷,甚或远距四五十里亦偕来,大有举国若狂之概。”娱人为主的民间演剧尤以二三月间的“春台戏”为盛,《吴郡甫里[注: 甫里 拼音: 解释: 1.古地名。即今江苏吴县东南?f直镇。唐文学家陆龟蒙曾居此,自号甫里先生,着有《甫里集》。镇旁有其墓。]志》载:“自新春至四月,凡村落各有台戏,弋阳越妓,无日不演。”村民亦有“赶戏场”之习,一村有戏,方圆十多里的村民欣逢盛会,穿红戴绿,扶老携幼,赶去看戏。春台戏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注: 【1】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 拼音:zhōnɡ huá rén mín ɡònɡ hé ɡuó 英语: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PRC) ,]成立后才渐中辍,以后,电影替代了春台戏,但两者毕竟有别,电影只能夜间上映,缺少戏剧的互动环节,更乏戏场周边叫卖的热闹,所以农村不少年老者,至今仍对春台戏有着无限怀古之情。

 

    以娱神为主的原始巫术仪式大多在节日庆典里举行,全体成员都参与演出,观众则是神灵或祖先。唐宋以后,由于民间信仰愈演愈滥,城乡神祠的数量急剧增加,凡有忠义贤孝、灵异奇变,民众都随时随处建立神庙,供奉[注: 供奉 正文   见翰林院。 配图 相关连接-gongfeng]香火,有庙就有祭,祭神的目的是讨好神灵以换得庇佑,所以民间祭祀的方式主要依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