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中国家训变迁:周公首开…
中国调整撤销105个国家…
西潮与新潮:民国小学社…
人大喜迎建校75周年 “…
“全校友”校庆引领社会…
童庆炳:提出“文化诗学…
童庆炳:提出“文化诗学…
童庆炳:提出“文化诗学…
不妨将七夕节定为国家法…
浙江武义南宋古墓800年…
最新热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诗歌通史》隆重出版

时间:2012-10-17 12:11:05  来源:不详

  第三、打通古今诗歌界限,建立古今贯通的诗歌史观。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数千年从未中断,这在世界史上独一无二。作为表达民族心灵的语言艺术形式,数千年的中国诗歌传统也从未中断。“五四”运动以来,当代文学史家鉴于发生于20世纪的巨大变革,更多地将诗歌史的关注重点放在了古今变迁方面,由此而造成了对中国古代[注: 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是指先秦至1840年鸦片战争的历史-zhongguogudai]诗歌与现当代诗歌传承关系的忽略。21世纪的今天,时当中华文明新的崛起之际,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在重新思考中华文化,因而,打通古今诗歌的界限,建立贯通古今的诗歌史观,乃是当下文学史家的责任。该通史正是以此为指导思想,对中国诗歌进行贯通古今的描述。它将中国现代诗歌当作中国古代诗歌传统的继承与革新,并系统地探讨了中国现代诗歌形式与诗学精神的历史由来以及其合乎逻辑的发展变化过程,这种新的研究思路与诗歌史观,必将在今后的中国诗歌研究产生重要的学术影响。

  第四、站在世界文化的立场上揭示中国诗歌的艺术本质,阐释其民族文化特征。历史已经进入21世纪,当下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独立自足的封闭国度,世界文化已经融入中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一部分。因而,从世界文化的角度认识和发现中国诗歌的民族特色,认识它在世界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这是历史给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该通史在撰写过程中,坚持这样的自觉意识,在每一卷撰写的基础之上,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宏观的把握,在绪论中对中国诗歌进行高屋建瓴式的总体观照,努力揭示中国诗歌独特的民族特征,如从“诗言志”而开启的中国诗歌抒情传统,从《诗经》时代就已经形成的中国诗歌的多种文化功能,诗人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中国诗歌形式的独特之美、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注: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创造力。]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进而阐释中国诗歌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在世界文学史上的意义,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诗歌、通过诗歌了解中国文化,并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样一种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家意识,大大提升了该通史的思想文化含量。

  第五、在坚持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发挥每一位撰写者的特长,在充分吸收学界最新学术成果的前提下突出学术个性,开掘新的研究领域,在诸多诗歌史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新见。作为第一部贯通古今的中国诗歌通史,该通史力求从上述四个大的方面宏观把握中国诗歌的主要内容,全面展现中国诗歌的整体面貌。与此同时,该通史也力求展现每一位学者在其所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提出自己的新见,因而除了在总体研究和理论建构方面有所突破之外,在具体的撰写过程中,每一卷都有创新,都有诸多精彩之论。如先秦卷在《诗经》与楚辞文体形式上的新颖分析,汉代卷对歌诗与诵诗分途现象的揭示,魏晋南北朝隋代卷对文人诗歌传统的论述,唐五代卷以盛唐诗为核心而建立的新的阐释模式,宋代卷对唐诗与宋诗意脉相承的深刻关照与辨析理路,辽金元卷对三个不同的民族政权下其诗歌独特发展过程探本求源式的描述,明代卷对明诗发展中传统诗歌思想与性灵诗歌思想、流派论争与理论批评和创造实践相结合、地域特征明显等三大特点的把握,清代卷对清诗在复古与创新中既集前代之所成,又开现代诗歌之先河的论述,现代卷对中国现代诗歌从“诗体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