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黄伟嘉:哈佛燕京“卖书…
乐嘉:不必对宁坐宝马哭…
最新热门    
 
陈谷嘉:中国路径中的君子世界

时间:2012-10-22 14:06:06  来源:不详
注政治论、道德论、人生论,具有贤人的作风。古典的古代希腊、罗马则与此不同,其思想文化起步于“人惟求新,器惟求新”的“市民世界”,特别关注财产的获取,关注自然的探究,具有哲人的气象(参看侯外庐《韧的追求》)。正是由于中国思想文化起步于“君子世界”,具有贤人的作风,所以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道德受到特别关注,道德提到了“天理”的高度,以道德为人性,以道德为人的良知,在古代甚为流行。道德几乎支配着人生和人生的一切,古代文明中出现了一种泛道德主义的倾向,其中政治伦理化便是此泛道德主义倾向的重要表现。政治被伦理化,或者说政治与伦理的融合,在古代国家初奠时便如此。

 

    早在殷周时期,道德就纳入了政治范畴开启了道德与伦理的融合。“以德配天”或者“德配天地”就是此结合的最初形式。殷周王朝的统治,既崇尚天,也崇尚德,“德”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君主的德行和品格,古人认为维持政权和政治上的统治,单凭“天”的庇佑是不够的,还取决于代天行政的君主的德行,到周王朝时,君主的人格如何被认为是治政的最重要的因素,他们认为殷王朝的败亡,就在于最高统治者殷纣王失德。因此,君主在国家统治中要发挥权力的影响,但非权力性影响即统治者本人的人格影响也十分重要。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把此提升到“德治”的高度,主张刑治与德治并举。孟子则更进了一步,直接提出仁政的主张,把仁即道德与政治直接相结合,奠定了政治伦理化的倾向。

 

    从一般意义上说,政治与道德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二者既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代替,秦代的法家便是持此主张,但在古代中国家国同构的政治生态中,德与政相分离,完全行不通,秦王朝短命便是证明。在古代的政治生态中,氏族血缘亲情仍在维护国家的统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权力不能代替氏族血缘的亲情,在古代统治中道德不能缺位,德与政不能分离,殷周纣王缺德而败亡,而秦完全排除道德的作用而短命。因此,道德与政治的相融相合,是古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道德在政治统治中的作用,对维护一家一姓的氏族统治如此,这对取得异族和被征服者统治,同样如此。西周时期[注: 西周时期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 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后所建立。建都于宗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由于周朝后来将都城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称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