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中小学教材屡受争议被指…
最新热门    
 
怨咨之声与盛满之气——林纾论诗人与改革者的风度

时间:2012-10-26 21:32:12  来源:不详
成熟,那就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其过程必然是渐进、缓慢的。他还举了一个例子:“有人夜行经江村,乘北风而吟。甫出口,群獒夺门而嗥,掇石而投,獒来益众。”假如数人结伴,又当如何?“苟联袂而行,倡和相属,必有愈怪而愈厉者。况又掇石以投,搦其怒而使之必噬乎?”他难道不是在反思戊戌年间的大改革中个别“矫闇者”的行事风格吗?他真正关心的是责任重大的改革者应该如何谨慎从事,而非个人如何“明哲保身”。在复杂的情势下,聚徒结党,“倡和相属”,主动挑衅,只会速败,而当事人内心深处并非没有“矫闇者”自私的动机。林纾的这种思想在中国的激进传统中是非常另类的。

    《畏庐三集》中有一篇文章又涉及戊戌变法时的党祸。理解忠臣烈士的苦心,是难之又难的。林纾在《赠金生锡侯序》里比较了他的老友、清宗室寿伯茀与“忼爽之士”的不同品质。甲午之后,寿伯茀也是维新派,戊戌年考中进士,百日维新期间还蒙光绪召见,但是他在风格上与放言高论者迥异:“吾友寿伯茀先生生时与语国家,蹙蹙之状,恒惭慨引为己责,其视忼爽叫呶、凌诋一切、貌为忧伤者亦远矣!党祸既兴,逻骑四出,所谓忼爽之士,戚戚患其染,豫走散伏匿。”党祸之后,“豫走散伏匿”的“忼爽之士”除了康梁,还有谁呢?这是林纾对康梁这两位大人物非常直接、严厉的批评。该文写作时间不详,题目下还有几个小字:“此稿久遗,觅得补入。”改革者必须引“忼爽之士”为戒,不然国难未有穷时。林纾在新文化运动几位擎旗人身上看到的还是那副“忼爽叫呶、凌诋一切”的派头。他还在《赠光禄寺卿翰林院庶吉士宗室寿富公行状》一文写到他的寿伯茀:“论天下大势[注: 天下大势 拼音: 解释: 全国范围内总的形势或趋向。-tianxiadashi],以力泯满汉畛域为先,立知耻会,勉励八旗子弟敦学。议者颇有异同,公慨然无所恤。”思想自由者首先必须面对异议“慨然无所恤”,没有这样的气度,势必不容他人立异,然后四处树敌,危乱大局。相比而言,寿伯茀才是更值得敬仰的改革者。辛亥后,康梁回国,林纾也与他们交游,他在赠康有为《万木草堂图》上的题诗中有这样两句:“历历忠言今日验,滔滔祸水发端微。”假如康有为在与革命党人辩论时发表过的反对激变的文字称得上“忠言”的话,那么他在戊戌时的一些鲁莽灭裂的党人言行是不是也得为“祸水”的发端负责?严复在1916年的私人信件里对康梁有一段苛评:“吾国自甲午、戊戌以来,变故为不少矣。而海内所奉为导师、以为趋向标准者,首屈康梁师弟。顾众人视之,则以为福首,而自仆视之,则以为祸魁。”林纾以为然否?

    林纾走上译述之路,魏瀚(字季渚)起过关键作用。魏瀚是中国海军舰船设计制造的先驱,但是他在马尾船政局并不顺心,另谋职位,又遇阻力。林纾鼓励魏瀚北上,在给他的信上,问起他“所制铁舰”的近况,又谈及晚清新政之难、魏瀚个人之难。或许问题出在士人急于表现自己,建立功勋:“有分功之思,则觖望之事弥甚于仇雠。故凡语言酬应,精神稍不相属,引憾已足刺骨。况又忼爽质直,自行己意。此人言之所以不直于执事,必欲求逞者也。”他希望魏瀚坦然自信,“勿见才,勿任气,苟有报国之事,以诚恳雍容出之”。这才是一位合格的改革者应有的风度。

    ■传统文人好说生不逢辰,虽有满腹经纶,报国无门,仿佛朝廷委以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