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览堂”历史渊源
“玄览堂”取自晋代陆机《文赋》:“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一句的“玄览”二字。1940年南京沦陷时,为保护古籍,以郑振铎为代表的组织“文献保存同志会”在校勘严密,印刷精美的善本古籍上加盖密记“玄览中枢”四字,暗含“中央”,隐喻书籍为政府所有。“玄览堂”也因此成为珍藏古籍的藏书室之名。
徐忆农告诉记者,1940—1941年间,“文献保存同志会”收购而来十万余册古籍,包括4800多部、48000多册的善本古籍。收购之后,郑振铎担心书籍会毁于战乱,便计划把其中价值重大的部分古书影印成“玄览堂丛书”。1941第一批影印书籍冒着被日本人发现并摧毁的危险问世了,为进一步保护古籍,郑振铎又在1947年和1948年分别影印了续集和三集。因此,“玄览堂”的古籍也分成初集、续集和三集等三部分。
有学者统计,“玄览堂”的三集部分共收录珍贵古籍63种附8种,其中有不少孤本、稿本、罕见本、禁毁书及四库未收书。
然而,令人扼腕的是,郑振铎等人呕心沥血甚至是用生命掩护、搜集到的古籍如今却散落北京、南京、台湾三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