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永乐大典残本发现流布记…
《永乐大典》副册影印本…
质疑《天下收藏》专家曾…
永乐青花热水瓶可能是真…
永乐青花热水瓶可能是真…
永乐青花热水瓶可能是真…
诗经入唱词变靡靡 娱乐…
诗经入唱词变靡靡 娱乐…
12月28日 民国时期代总…
12月28日 民国时期代总…
最新热门    
 
《永乐大典》残本两岸重现记:中国藏本升至223册

时间:2012-11-4 11:10:08  来源:不详

《永乐大典[注: 《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明代官修的一部大书,它不仅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也是至今被世界所公认的一部类似百科全书的大书。]》卷一万三千九百九十一随着国运时局,上演一幕又一幕穿越大剧。明朝的皇宫、清朝的仓库;英国的古董摊、民国的银行;南迁后方的列车、飞往美国的航机;大陆的景钞本、台湾的图书馆……一次次的物是人非,一次次的谜团丛生;或许,《永乐大典》卷一万三千九百九十一的价值还不仅仅在于历史文献、学术研究[注: 孙武兵法初探序言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克劳塞维茨曾指出;战争不是神物,战争是发展的科学,余窃以为以兵圣孙武为代表的中国兵学思想文化无疑正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杰出典范;同时又]、古籍收藏,而更在于凝聚其中的国家记忆与民族情感,这才是这部《永乐大典》残本从惊奇发现、离奇失踪到神奇再现之传奇经历的根本意义所在。 
  ◎《永乐大典》卷一三九九一的前世今生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注: 明成祖-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命太子少师[注: 官职介绍 官名。与太子少保、少傅,合称太子三少或东宫三少。 人员设置 西晋始置,南朝不置,北魏复置,秩第三品。北齐沿置,秩同,掌奉皇太子,以观三师(太子太师、太傅、太保)之德。]姚广孝和翰林学士[注: 官名。学士始设于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学士起草诏令而无名号。至唐玄宗时,于翰林院之外别建学士院,选有文学的朝官充任翰林学士、入直内廷,批答表疏,应和文章,随时宣召撰拟文字。]解缙主持,三千多人参加,历时四年,于永乐六年(1408年)修成的大型类书,参与编校、誊写圈点者三千余人,辑入古今图书七八千种,包括经、史、子、集、释藏、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等,搜集极为宏富。至永乐六年(1408年)冬成书,全书目录六十卷,正文22877 卷,装成11095 册,总字数约在3.7亿字左右,赐名《永乐大典》。
  ■正统十四年南京文渊阁不幸失火,《大典》所据原稿及所藏其他图书均付之一炬,《大典》遂成孤本
  《大典》成书于南京,书成后未能刻板,只抄写一部,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迁都时,命令撰修陈循将文渊阁藏书每种挑选一种,共装100柜及《大典》正本一起运至北京皇宫。《大典》到京,贮于文楼,其他100柜图书则暂存左顺门北廊。正统六年(1441年),文渊阁建成,于是将左顺门北廊的书运入阁中,《大典》则仍贮文楼。正统十四年(1449年)南京文渊阁不幸失火,《大典》所据原稿及所藏其他图书均付之一炬。自此,《大典》遂成孤本。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北京宫中失火,奉天门及三大殿均被焚毁。世宗担心殃及附近的文楼,严令将《大典》全部抢运了出来。为了预防不测,他还决定重录一部副本。此事搁置了几年,嘉靖四十一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