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人大教授张世明凭一己之…
左宗棠学术研讨会在湘阴…
应该像这样规范学术著作…
第六届胡绳青年学术奖揭…
北京大学举行道家学术讲…
浙大中文系《中文学术前…
陈平原:图书馆的学术使…
府建明:学术出版的喜与…
于丹北大被轰 学术超女…
两岸四地现代汉语对比研…
最新热门    
 
现行学术评价体制下大学中文学刊的发展之道

时间:2012-12-4 12:04:07  来源:不详
    中文学科及中文学术期刊的发展都越来越依赖日益国际化的大环境,目前的学术评价制度也日益强调国际化的必要。然而本土色彩最浓厚的中文学科和中文学术期刊,是否也应该勇做国际化潮流中的弄潮儿?该如何应对国际化的大势、协调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关系,是会议的重要议题。

 

    吴秀明特别强调了地方性和国际化的关系问题。他指出,目前我们与西方对话还很薄弱,主要限定在少数海外汉学家。他们很难代表西方的学术主流。当然,能否真正国际化,关键还是我们自身能否提供原创性的东西;而每个中文系都有其绝活。张蓓蓓则描述了台湾学界在国际化追求中对西方学术的盲目崇拜,揭示出中文学科普遍的困境。刘跃进提问:国际化的标准在哪里?谭帆讲述了该刊的国际化经验,并指出,国际化的成功固然得益于文艺理论的学科特性,同时源于契合了体制需求。龚刚则强调,中文学科研究的使命在于“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如今都在讲国际化,学校要求用英文发表论文,但我们应该牢记:汉语是中国文化[注: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研究的母语,有些国际化实无必要。他提问:在中文学科研究上,是否要让世界走向中国?

 

    聂珍钊则以该刊进入A&HCI系统后的经验指出,国际化对刊物在世界范围内发挥影响有重要作用。现在国内有观点认为,只有民族化的才是国际化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观点要颠倒过来,只有国际化的才是民族化的,国际化是大趋势,只有顺应才能获得发展。谢天振以实例指出,体制为了国际化花费了大量钱财,但其中存在许多资源浪费,效果并不见佳。冯胜利则以海外经验,重点讲述了国际化匿名评价体制对于刊物论文评审、职称晋升评审的积极意义。

 

    与会专家还热烈探讨了联合起来以应对目前学术评价体制弊端的可能性,并决定继续加强交流和合作,为我们身处其中的学术共同体的良性发展作出贡献。学者的忧思意识并未随着会议的结束而消散,他们普遍表示,虽然尚无很好的方法来扭转目前学术评价制度的发展趋势。但我们也不该过分悲观,毕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