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传统文化
最新热门    
 
夏旸:衰荣有痕付刍狗 宠辱无惊希正鹄

时间:2012-12-18 12:13:23  来源:不详
 

    因为祖父是清末翰林,少年启功也就得到了比同龄人更多的接触当时学界和书画界大家、博览遍赏古今名作的机会。他十几岁开始就跟随贾羲民泡在故宫书画馆和琉璃厂一带的书画店,聆听各路专家鉴书赏画,淘古旧书,并接受点拨。从这一点来说,启先生无疑是幸运的,据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仁珪估计,启先生一生经眼的古书画当以十万件计。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启先生晚年用“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来鼓励学生要研究名家作品,要取法乎上而内化,其实这也是他的治学经验和人生感悟。书家林岫回忆启先生当年在中国书协提倡弘扬“三气”,有了“文气、正气”,才能创作出“大气”的作品(见《书法》2012年第8期)。其实这“三气”,相互贯通,是为学、做人、作书之三原色,是进德修业之基本功。

 

    启功先生一生耳闻历史上诸多纷争、目睹现实中诸多纷扰,必然比普通人更能洞察其中道理。青年时期,他在陈垣老先生的启发下谢绝了时任北平市教育局局长的邀任而坚守杏坛;中年屡遭厄运,但隐忍持重,不改初衷;即使他在晚年声名显赫并被授予社会上许多职务时,也一直保持高度清醒,并且对自己看重的朋友也有数次善意的提醒,要远离权势,远离纷争。启先生在《古诗二十首》中曾经写道:“吾降壬子年,今第七十九。年年甘与苦,何必逐一剖。平生称大幸,衣食不断有。可耻尚多贪,朝夕两杯酒。”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这是苏轼描述的理想境界,常人难至,启先生似乎也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但这并无遗憾,因为他毕竟在广袤的学问中实现了内心的宁静,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许身桃李  下自成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