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贺普仁临床点评本(明…
重庆孙家大院修复成模板…
重庆孙家大院修复成模板…
阆中古城开工修复古文庙…
古籍善本纸价抵黄金:一…
冷门板块崛起成新贵 古…
冷门板块崛起成新贵 古…
避讳和古籍版本鉴定
世界最早整形手术:古印…
苏州计划5年时间内保护…
最新热门    
 
古籍修复人才捉襟见肘:何时才能供需平衡

时间:2012-12-21 20:34:24  来源:不详
 

  三是修复人员普遍学历偏低、工作被动,无法推进行业发展。古籍修复行业出现于解放初期,当时的从业人员基本都只读过小学。进入21世纪,尽管绝大多数修复人员是大专文凭,由于长期进行传统修复工作,他们推陈出新的能力不足。

 

  张志清认为,要解决上述弊病,就要建立有利于古籍修复人才成长的机制,为他们提供比较好的待遇。应该建立文献修复师的资格认证机制,这样既能提高高级修复师的地位,又能使整个古籍修复行业社会化。另外,院校和图书馆等公藏单位应合作建立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一方面在学校培养修复人员,一方面给修复人员提供实践和提升的机会。

 

  葛怀东也指出,由于古籍修复专业的特殊性,院校的师资力量会较薄弱,和公藏单位合作,双方发挥各自优势,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还可以增强师资力量。同时,希望国家在机制上有所变通。目前,我国将古籍界定为文物,提升到了一个较高位置上,然而,对修复人员的条件设定过多,导致专业人员进不了一线,在提倡需要专业队伍的同时,应该增强机制的实效性。

 

实现良性循环还需要5

 

  目前,社会上对古籍修复技艺的需求很大,对古籍修复的热爱程度、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升,但整个行业太过封闭。许多网友表示,只在院校和事业单位培养相关人才,导致很多希望学会这门技艺的古籍爱好者求学无门。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