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开悟堂聊砚③:史前文明…
清源国学讲堂对话百年儒…
人类文明的搬运工——写…
儒学与生态文明:第九届…
刘震云对话人大师生:被…
莫言瑞典行程紧密拒专访…
学者揭秘顺山集遗址——…
两岸著名学者对话“道家…
顺山集遗址通过论证——…
观念与阐释——中西文论…
最新热门    
 
文明对话与中华文化精神——“21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发言摘要

时间:2012-12-25 12:01:46  来源:不详
与人相互关系的探讨,已经是20世纪中叶以后的事,由于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西方许多著名哲学家才开始注意中国古代天人之学的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通过“天人之学”与西方文化的比较,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相互比较、相互补充的必要性,这样才能维护并推进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王志民(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在新的世界文化构建过程中,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寻求共识?一个基本原则是要超越自己,超越历史,寻求共识,实现突破,走向共荣。

 

    第一,世界眼光。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的“轴心时代”理论,超越偏狭的文化史观,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而我们从其具有世界视野的论述中,洞悉孔子及其儒学产生的外部因素——四大文明的相互关联与影响。可见,科学的方法,宏阔的视野,世界的眼光,是文明对话的基础。而在同时代文明的比较中,也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历史面貌及其本质特征。

 

    第二,“哲学突破”。中国春秋战国[注: 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