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余隆:中国交响乐不需要…
《中国古籍总目》出版 …
首次摸清古籍家底 《中…
余秋雨:中国文脉元代超…
专家称中国人是羊的子孙…
朱幼棣《怅望山河》出版…
专家:用新的文化手段丰…
中国艺术品市场深度调整…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谈—…
弘扬孝廉文化 促进社会…
最新热门    
 
中国电影如何讲故事 影视文学互动需新思维

时间:2013-01-05 13:29:46  来源:不详

几天前,在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学举行了“2012•文学与影视高峰论坛”,论坛由《中国作家》杂志社、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主办,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作家文摘》报协办。论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让文学界与影视界人士能就“文学与影视”的关系提出各种看法,与会者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看法,如:著名编剧王兴东强调要让人们记住原创作者的力量;李建军研究员批评当前一些电影弱智化、反诗意性、反人性化;著名编剧崔曼莉希望影视作品既要很好看的故事又要有文学性、诗意美学;著名编剧赵大河强调好作品一定要传播一种精神,要给大家一种温暖,要给大家一种光;著名作家柳建伟批评现在很多作品热衷于揭示人性的恶,显示很多不必要的血腥镜头,他肯定《少年派》给观众带来哲学思考,带来温暖和正能量。等等,这些专家们的看法引发人更深入地思考文学与影视的亲密关系。

从中国电影发展的历程来看,文学一直在提供文化资源,很多电影人起先是受文学熏陶而后再进入影视界的,不少文学家后来投入到影视创作中,许多优秀影视作品是从文学作品改编而来的,电影正是因为有其文学的韵味才更具有文化魅力的。Www.LsQn.cn在中国电影和电视发展的历史上,文学曾经为影视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近几年影视的快速发展却使影视对文学的态度发生大的变化,影视不那么重视文学了,文学意韵在影视中似乎不太能感受到了。这主要表现在:其一,一些影视界的人士不重视影视剧本创作的文学韵味,制片人,甚至导演对编剧创作的干预过多,结果经常让影视剧本变得面目全非,因受票房或收视率的功利需要的制约,影视赶时髦,追时尚,缺乏感动人的好故事,缺乏对人性的关怀,缺乏让人敬仰的精神境界;其二,现在影视也重视与文学的互动,但更多地是在“利用”文学,利用作家的知名度和作品的影响力,利用网络作家的“粉丝效应”等来增加票房或收视率,而不是注重于吸取文学作品的好故事,不是认真在吸取文学作品中的文化意韵。

文学作品被影视界“拿来”之后,经常被“肢解”后“重装”,而且拼凑些时尚噱头进去,弄得稀里古怪,令人啼笑皆非。于是,文学作品经由影视的转换,失去了文化影响力,失去了价值追求的感染力,变得肤浅了,没趣味了。正如戴锦华教授所说的:目前中国的影视作品难以提炼正确的价值观,好的文学作品明明存在,编剧却“剑走偏锋”,找到不该展示的地方进行大肆渲染,这严重阻碍了文学与影视的联姻。全勇先[注: 全勇先 朝鲜族。黑龙江佳木斯人。1984年参加工作。历任北大荒文工团创作员,《三江晚报》记者部主任。黑龙江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先生更是尖锐地提出:“胡编乱造的狗血戏让人很头疼,现在的影视剧全是在展现一堆烂生活,看不到境界的提升,也不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例如,宫斗戏展现的都是争宠,人和人之间都在没有尊严地活着。”

可见,针对着当前影视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