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余隆:中国交响乐不需要…
《中国古籍总目》出版 …
首次摸清古籍家底 《中…
余秋雨:中国文脉元代超…
专家称中国人是羊的子孙…
朱幼棣《怅望山河》出版…
专家:用新的文化手段丰…
中国艺术品市场深度调整…
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谈—…
弘扬孝廉文化 促进社会…
最新热门    
 
中国电影如何讲故事 影视文学互动需新思维

时间:2013-01-05 13:29:46  来源:不详
与文学的这种不太愉快的“婚姻”状况,对于影视与文学的互动,要有新的思维,要转变影视对于文学的“拿来主义”的“利用”态度,不能仅仅从借势名作家、畅销作品的角度去考虑互动。事实上,文学与影视之间,不仅是两个艺术门类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借鉴、互相转换的关系,在发展的源流上,文学比影视早,文学经常为影视提供艺术文化的基础、底蕴,文学为影视注入了文化意蕴和价值追求。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先生用一个很形象的比例来强调文学与影视的关系,他说:文学作品是影视作品的母亲,一切影视作品都原生于文学作品。所以,电影就像尼尔斯(童话作品《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的主人公)一样,必须骑着文学这只“鹅”才能飞翔。

当然,文学与影视是两个艺术门类,虽然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比较亲密,但并不是可以直接进行转换的,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饶曙光先生认为:好的文学基础,不能够自动生成转为好的电影,“文学向电影转化的时候,涉及多种力量的博弈,尤其是工业的专业的一些过程,还有其他的过程。我们承认小说《白鹿原》是很好的作品,但是对电影《白鹿原》不满意。”的确,现在一些编剧把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未能将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内涵注入影视中,过分追求影视的哗众取宠,兴趣与赶时尚搞噱头,文学和影视未能真正亲密地携起手来。正如戴锦华教授所说的:中国目前的文学与影视关系并不是很匹配,而是相当紧张的状态,“我发现,文学和影视纠结的拧巴关系始终存在,就像是不太幸福的婚姻。目前中国的好小说却改不出好电影,《白鹿原》就是一个证明,但是现在原创的匮乏又使得小说改编成为影视剧剧本的一个主要来源,这真是一种尴尬的境地。”

显然,当前急需以新思维来考虑影视与文学的互动关系,我们必须全面地思考二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影视技术的特点,影视为一种独特的媒介,它有区别于文学的独特的时空表达方式,有与新技术密切联系的显著特点;它有独特的色彩技术、叙述方式、多元的“蒙太奇”组合等,在各门类艺术(如音乐、绘画、雕塑、文学、戏剧等)中,影视与新技术媒介的紧密联系是最前卫的,这种明显地借助新媒介来表述的特性是不容忽视的。好莱坞电影正是充分地发挥影视的这一新技术特点,以特别强势的力度占领国际影视市场,并以此来挤压其他国家的影视业。对于中国这个庞大的影视新兴市场,好莱坞的挤压力度更大。

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饶曙光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了策略建议,饶先生说:“电影资料馆的工作小组专门研究了最近三年好莱坞的主流电影,结果发现,第一,美国正在借助电影高科技重新定义电影或者重新定义现代电影,把其他国家排斥在现代电影生产之外。第二,美国电影现在越来越游戏化,不讲故事。好莱坞放弃和忽视的故事,可能是中国电影的增长点或者中国电影生存发展有效的空间。我们不能简单追捧好莱坞,而失去中国电影生存空间,而中国电影的生存空间就是重视文学和编剧。”

所以,在另一方面,在重视影视对新技术的积极运用的同时,我们不能沿着好莱坞的路数走,不能以为影视仅仅是在比拼新数码技术的应用,不能仅仅是在高技巧地耍画面,不能认为影视与故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