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登岳阳楼》新解:杜甫…
学者破译范仲淹《苏幕遮…
宋仁宗厌于用兵 不听范…
范仲淹徇私写《岳阳楼记…
范仲淹的“想象力”——…
范仲淹改革为何会失败:…
《岳阳楼记》新证:范仲…
“灾难中的智慧”:范仲…
张希清:士大夫与天子“…
试论宋夏战争对范仲淹文…
最新热门    
 
范仲淹曾在苏州设义庄救济穷人 引领古代慈善风尚

时间:2014-04-01 17:03:25  来源:不详
洛阳范仲淹[注: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研究会/供图 
  河南商报记者 丁亚菲
  在中国,凡是上过初中的人,几乎都知道范仲淹。就算不知道范仲淹,也一定听说过他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虽不是河南人,也不在河南去世,但他的墓地却在河南伊川,由后人世代看守。也因此,全国各地的范姓后裔,几乎每年都会来此祭拜。
  墓地之谜
  学唐代名相姚崇
  和母亲一起葬在伊川
  从伊川县城往东十几公里,有个徐营村。村北不远,背靠万安山、前临曲河水的一处园子,就是范仲淹的墓地所在地——范园。
  让人不解的是,范仲淹是苏州人,在徐州去世,跟伊川并没有太多交集,为什么将最后归宿选在了这儿?
  中国范仲淹研究会理事、洛阳范仲淹研究会副会长、范仲淹第28世孙范章在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这还得从范仲淹的身世说起。
  范仲淹是苏州吴县范家的后人,父亲范墉先娶了陈氏,后来又娶了26岁的大户人家姑娘谢氏。谢氏在徐州生下范仲淹后不久,范墉就去世了。孤苦无依的谢氏带着他,改嫁到了山东长山县的富户朱文翰家,范仲淹也改名叫朱说,这一叫就是20多年。
  和很多随母亲改嫁的孩子一样,范仲淹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去苏州认祖归宗,却遭到了讥讽。WwW.lSqn.cN他考中进士后,又去苏州要求复姓,族人仍不认可。无奈之下,他做出了只认祖归宗,不要祖产的承诺,才最终恢复了范姓,改名仲淹。
  范仲淹的母亲去世后,被暂时葬在了她的老家。丁忧期间,范仲淹从商丘去登封嵩阳书院讲学,路过伊川时去唐代名相姚崇及其母亲的墓地拜谒——姚崇的母亲也曾改嫁,去世后葬在万安山下。
  就是因为这次拜谒,范仲淹才有了将自己的家族墓地定在伊川的想法。对范仲淹深有研究的范章说,范仲淹的母亲改嫁过,不能埋在苏州范家的祖坟里。所以,范仲淹决定学姚崇,把母亲埋在伊川。
  如今,姚崇墓还在离范园几百米的地方。因为无人守墓,几座墓碑,孤零零地立在田地中间,很有几分凄凉。
  设立义庄
  救济穷人、完善规矩,引领古代慈善风尚
  在范仲淹第35世孙范祥科看来,范仲淹的母亲当初改嫁,在一定程度上,也跟苏州范氏家族中无人庇护、接济他们母子有关。
  或许跟幼年时的这一经历有关,范仲淹晚年在苏州首创了义庄,使大批贫穷的范氏族人避免了流离失所、迁徙他乡的命运。
  在此之前,宋朝的慈善工作已经做得相当不错,各个领域都有相应的官方慈善组织,包括收养乞丐、残疾者和孤寡老人的“居养院”,治病救人的“惠民药局”,专门救助儿童的“慈幼局”等机构。其中,做得最好的当属范氏义庄。
  范氏义庄的规矩详尽,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从钱物的发放,到对仓房、田地的管理,对管理者的监督等,都有具体可操作的规定。
  也正是因为这些非常现代的管理方式,范氏义庄开启了古代慈善的一个新时代,成为各地官绅效仿的对象。
  范仲淹去世后,他的子孙投入了大量的钱财和精力,维护义田的规模,弘扬义庄的声誉,完善义庄的规矩,使范氏义庄成为中国慈善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民间组织,经历800余年的风雨而绵延不绝。直到现在,范氏义庄虽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