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刘备屯居“贵地新野” …
理性解读国民不识“读书…
如何解读热词时代?张颐…
读“无用”之书才是读书…
地球被调成“震动”了?…
广东佛山祖庙举办“北帝…
从中国文化角度解读武术…
网络文化狂欢心态解读:…
香港电影热衷“北上” …
解读对撞机:寻找占宇宙…
最新热门    
 
解读“北京人艺”:何以一直是首都文化地标

时间:2009-12-10  来源:人民日报
生活,最终不仅写出这部精品之作,还练得一手好厨艺,被评上了二级厨师。今天有多少作者“舍得”将大把时间用于深入生活呢?

  这个时代的物质发展,为戏剧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人们过多依赖舞台美术,即视觉效果,而冷落剧本文学。“现在有钱了,舞台上铺张的现象很普遍,大家都依靠物化的舞台来让戏‘好看’,而戏剧文学性的内核缺失了。”颜榴说。

  挑战二:戏剧舞台培养出好演员,却被影视界抢走

  和影视界争演员这个行业内的普遍问题,也成为北京人艺发展的掣肘之弊。当然,和许多同行相比,北京人艺因为独特的凝聚力,已经处于优势了。不过,能不能有制度上的保障呢?毕竟,随着历史的流逝,不能只依靠昔日辉煌的余热凝聚人心。濮存昕、何冰这一代中坚力量都曾与北京人艺老艺术家同台,老一辈对待艺术、对待剧院的态度已润物无声地融入他们的血脉,但是最年轻的一代或者未来更年轻的力量能否传承北京人艺的精神,还打着个问号。

  这次《窝头会馆》能够云集各大明星,不能不承认院长张和平自身号召力的作用。但是人们不仅希望在重点大戏中看到明星们的回归,还希望能时不时在“寻常”剧目中看到他们的身影。

  挑战三: 导演力量薄弱,人艺风格容易越走越窄

  北京人艺所“独有”的问题呢?“现在很难在人艺大剧场里看到‘意想不到’的作品。”年轻的戏剧人杨申说道,“人艺不能在某一类风格上越走越窄。”一位剧评家指出同样的问题,“人艺作品面貌上重复,因为导演队伍单薄。”多少年来活跃在人艺舞台的导演,只是寥寥几位,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导演没有走出来。此外,演员的青黄不接,“尤其人艺女演员比较弱”,同样是众人指出的问题。

  入冬了,北京人艺散场后的喧腾总能为这个时节平添温暖。导演任鸣将首都剧场比作老北京所说的“玩意儿”,一代代人的摩挲,不断凝聚着人气,聚集着这剧场与剧院的能量。

  “中国现代话剧最精髓的部分是从北京人艺滋养出来的。”未来戏剧发展也许越来越多样化,一家剧团一枝独秀的景观也许不会再现,但是北京人艺人不曾放弃。其真诚的自省与探索,既是为北京人艺新高峰的到来积聚力量,也是中国话剧共同的经验与财富。

  本报记者 徐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