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民国轰动的侮辱大总统案…
重庆黔江发现一所民国时…
辜鸿铭的“古怪”:晚清…
长沙毛主席铝镁合金塑像…
晚清长沙第二富豪魏鹤林…
南京民国盐务署大楼“先…
国学巨制功夫诗《九卷》…
民国瓷器研究
近年来长沙走马楼简牍研…
读“长沙三国吴简”札记
最新热门    
 
民国长沙收藏热盗墓风 盗墓者被称“土夫子”

时间:2009-12-20 10:46:10  来源:长沙晚报
面镌有铭文或镏金镏银,还做出铜斑古绿,宛如真品。

  江西景德镇则有人来长沙销售仿宋、明、清等名窑名瓷,当时就有人叹息“仿制逼真,不易鉴定”,据记载,这些仿品是由江西姜炳荣及李近山等从景德镇带到长沙销售的。

  字画也有大量复制品,这些假字画,有的来自苏、杭、赣、鄂等省市,有的就由长沙画家画出。

  苏州来的假字画,以青绿设色山水为最,举凡唐伯虎、仇十洲、文征明的假字画在长沙古玩市场很容易找到,仿扬州八怪的画品则以江西仿品最多,因当时蒋介石歇暑庐山,外宾委员众多。

  长沙市中更混杂着大量仿宋朝苏、黄、米、蔡的字迹,诸葛亮的《出师表》最多。

  这些弄虚作假的仿古字画及宣德炉等器物,居然受到不少人的追捧。

  当时,有些小康之家收购古玩字画,或者伪古玩字画,并非完全附庸风雅,而是为了现阔,所以对表面华贵的生活用物有所需求,这也促进了假文物假古玩的流行。

  古玩在长沙被炒热,一些发了财的商人,也进入古玩业来炒市场。傅南轩,是民国长沙一位靠做钱铺起家的巨商。他对附庸风雅没有兴趣,但他知道做古玩生意,利可十倍、百倍。他于是“找了古玩业的廖瑞生以3000元买了一鎏金铜人骑马,约重9市两,经他带至上海,请由金财记之金从怡收购,得价11000元,由此尝到了甜头”,李芸青在《近百年来的长沙古玩业》中记载说,经傅南轩在上海出手的那个鎏金铜人骑马,傅南轩回长沙后,就“听人说,金从怡后来以20万元的价格售给了美国商人,而且金财记以此物图像,作其出口古玩商标”。

  傅听了传闻后,很不甘心。回到湖南,他在长沙城内放言要收购大批古玩出口,“除请廖瑞松外,还增请了吴凤林为他大肆收购,要柴汝官哥定窑瓷,大明及康熙之五彩瓷,还要了历代大名家字画,要夏、商、周三代的铜器,由是吴、廖及同业多人到处搜罗,所收购诸物中,只有极少真品,如本土湖南某些名家的字画(何绍基对联等)、玉器等。”

  当时人们提供给傅南轩的画作中,竟然还出现了三国莽将张飞所绘的美女图,因为据传说,三国时的张飞也会绘画,并且最爱画美人图。

  傅南轩当时想做大买卖,他想要准备资金一百万至二百万元,凑足一万件以上古玩,直接运往欧美各国展销,真货掺着假货,好的“古玩”一时难以凑足,傅南轩只好边收边等,等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傅南轩才停止收购,其计划搁浅。而他所购进的古物,均存放于福胜祥记银号、春茂钱庄各处防空洞内,并经严密封闭,做了各种防备措施。不料,1944年长沙沦陷时,所有真真假假的古物竟被抢劫一空。

  当年,因为假古玩实在太多,长沙古玩业中有位著名的经纪人杨克昌,竟然花了数千元买到一件假古董。杨克昌带着假古董到上海转手销售,结果在上海鉴定出为假古董,杨克昌大恼,想都没想,当着众人之面一锤子将伪品砸碎。

  盗宝 文夕大火时长沙多出上百“土夫子”

  长沙这座城市从战国时期筑城开始,两千多年来,城址一直没发生迁移,因而地下埋藏的古文物极其丰富。

  古玩业日益兴盛的同时,民国二三十年代,长沙掀起了一股盗墓风。这些盗墓者被称为“土夫子”。

  湖南文史馆员吴铭生曾在《文史拾遗》中撰文认为,土夫子,是长沙对卖黄泥为生者的俗称。“他们出生贫贱,没有文化,平日靠卖黄泥为生,每天拖着一部破旧铁轮板车,带着一把短锄头和一只篾畚箕,到附近山上去挖黄泥,卖给居民或酒楼作为煤块、煤球的黏合剂……最初,由于偶然的机会,在山的下坡挖取黄泥,无意挖到一些唐宋墓葬中随葬的黄釉碗等……挖到一只古器就能赚几块光洋,真是费力不赚钱,赚钱不费力。此后,他们便不以卖黄泥来谋生,而以盗掘古墓的文物为职业,这样就在长沙出现了一批全国闻名的‘土夫子’,并在东南北区形成盗墓团伙。”

  吴铭生先生的说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笔者却认为挖黄泥的并不是盗墓“土夫子”群体的主流人群。盗墓“土夫子”的主流人群,似为长沙窑户。

  考察长沙近现代的城市发展史,上世纪三十年代,正值长沙拆除城墙前后,当时长沙正在实施城市大扩张的计划,城市扩张最需要的就是建筑用的大量砖瓦土石,于是在长沙城郊出现了大量窑户,正是窑户的大量取土,使古墓暴露于外。

  查商承祚《长沙古物闻见记·续记》中《长沙楚器发现纪略》,民国二十年(1931年)左右,长沙南北门外,“窑业赁地鋌埴为砖瓦,其地皆大小丘阜,绵亘殆二三十里,丘中多古墓……其初窑户取土,古墓自然流露,清墓无足注意,明至唐则有陶瓷之属,土夫持售于古玩商,得价甚微,数年后,平土之深者,有达四五公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