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电影国货”赢了牛年 …
拷问“宋思明现象”:如…
外媒关注中国圆明园海外…
内容空洞胳肢人说教味浓…
金岳霖“不懂”常挂嘴边…
今天如何面对人文经典?…
古建筑损坏坍塌如何复原…
戏剧:“老树”如何发“…
高楼大厦林立,古民居命…
作协,如何更有作为
最新热门    
 
美编如何装点书籍的“脸面”

时间:2009-12-26 12:20:42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书籍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书籍作为精神产品的一面,主要体现在书籍的内容上;书籍作为物质产品的一面,主要体现在书籍的形式上。因此,书籍设计是糅合了书籍外部形态与内在信息传达的综合体。只有把造型和神态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形神兼备、具有生命韵律和收藏价值的书籍。因而,设计师要以理性思维进行空间秩序的整体再造,并以其独具个性的设计语言创造书卷文化意蕴的风采。书籍设计手法的合理运用、材质的运用组合合适、工艺的制作手段革新,都可以起到强化或是延伸书籍内涵、增强可读性和趣味性的作用。由此可见,书籍美编在图书出版的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美编要

  全程参与策划

  有些图书编辑认为,美术编辑的主要职能就是设计封面。实际上,这种观点已很落后。作为一个策划编辑,当图书的定位、风格、作者等重点工作落实后,最关键的前期工作就是确定图书的开本、厚度、用纸。

  对于出版社的策划编辑而言,当文稿基本完成时,就需和美术编辑进行不断的沟通。沟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给图书一个好看的“形象”,更多是要把具有市场意识的策划思路,通过美编具体落实在图书的每个角落。很多出版社的编辑,只是把一个书名或封面封底的一些文字“甩”给了美编,等美编设计完成后,再在封面上进行修修补补。而很多出版畅销图书的出版机构,早已淘汰了这种粗放的运作形式,而是在图书策划之初,就开始了和美编的分阶段沟通,而且在沟通过程中贯穿着明确的“营销策划”意识。

  封面设计是

  重要一环

  看报看题,看书看皮。封面设计是美术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封面是向读者、向卖场大做免费广告的最佳场地,单就封面而言,除传统的书名、作者、出版社以外,更要包含该书的导读语、书名的副标题。除了封面、书脊、封底这些必备要素,一本书的封面设计还包括封面勒口、封底勒口等。封底一般要放本书精彩概要、名家推荐、读者热评等推荐信息;而封面勒口一般可放本书介绍、作者介绍等信息;封底勒口可放出版社同类图书信息推介。除了这封面五要素,很多书还配有腰封,而作为“小一号封面”的腰封,同样具有五要素:封面、书脊、封底、前勒口、后勒口。同样要放置不同的广告信息。

  内文设计须遵循

  视觉美学规律

  读者在看内文时,首先会在视觉上对版面有一个整体感受。因此,要求风格上有统一的设计,各版在突出个性的同时,也要保持风格的一致,以达到多样统一的视觉效果。整体设计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简约美”。从版面编排的规律看,各种元素的简约和统一不仅是方便读者的需要,也是产生视觉美感的需要,过多的变化只能加重读者的视觉负担。若是黑白版面,美编要根据总体设计的原则,在内容主次的把握、黑白灰的安排、点线面的处理和版面布局的分寸等方面统筹规划,使局部服从整体;版面各视觉要素间能够形成恰当而优美的联系,以期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借助图像

  表达内容

  美编首先应是一个艺术鉴赏家。除应在美术、摄影、书法等领域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外,还应对不同时期书籍美术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趋势、走向、要求及平面媒体的视觉艺术设计方面的美学规律与潮流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竞争大潮中,树立自己的美术设计风格和品牌。消费时代的到来,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是受现代社会快节奏大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的。“读图时代”、“视听时代”的到来,使图片从过去作为文字的补充和说明渐渐转变为一些书籍以图片为主导。

  美编应是

  艺术实践者

  只有通过不断的绘画实践,才能做到“手高”,并逐渐使自己越来越“眼高”。艺高人才能胆大。在艺术理论上更要走在实践的前面,不仅要熟悉各种传统的艺术形式,还应对中外美术发展史有深入的了解,尤其对中国现当代美术的发展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最好对各种绘画的艺术形式、风格、流派都有所涉猎。这样才能在美编工作中把握艺术的品位和质量,且对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做到基本中肯的评价和明确的剖析。同时,应在工作中抽出大量的时间来熟悉生活,多画速写、写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