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新浪潮另类”侯麦:所…
再见侯麦,你好塔蒂
《请你对我说个谎》:“…
上海市文管委:考古工作…
“潜伏”与“蜗居”等热…
武安绝技“耍牙”再上舞…
学问的“通”与“深”
论“知识”与“德性”的…
八卦与“奇门”
先天八卦与“伏羲之易”
最新热门    
 
侯麦与“新浪潮”:“我们应该敢于反抗潮流”

时间:2010-2-16 15:44:0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方闹僵了。此时杂志创始人之一、握有财政大权的多尼奥尔-瓦克罗斯公开站在了“左翼”成员一边,他们联合起来,把“落后分子”侯麦赶出了《电影手册》,雅克·里维特接任了主编。

  其实,侯麦与《电影手册》的关系破裂,似乎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在这个以年轻人为主的编辑群体当中,他的岁数是偏大的。创业年代的同甘共苦掩饰不住侯麦在编辑部内格格不入的事实。侯麦性格比较内向稳重,比之好高谈阔论的那群“小兄弟”,实在是显得过于安静。不过,人事上的不和,毕竟只是一个引子,这场“倒侯”运动的推动原因还是意识形态的差异。到后来,就连尝试主流化的特吕弗都成了昔日“新浪潮”战友们的批判对象。

  离开《电影手册》后,侯麦全力地投入到了他的“作者电影”创作之中。他喜欢拍系列片,按其自述:“我不寻找吸引人的题材,而更愿意把同一题材拍至少六遍,这样观众自会理解。……坚持自我,就会有追随者,还有发行商。”侯麦在这里其实是赋予了电影以文学的深刻性。他先后创作了“道德故事”、“喜剧与谚语”和“四季故事”等系列,主题相当集中,都是探讨法国中产阶级的情感世界和内在困境。

  侯麦对爱情主题很感兴趣,他偏好这样的故事模式:一个男子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女人之间周旋,如何通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做出最终的选择。例如“道德故事”系列的第一部《蒙索的女面包师》,仅20多分钟的短片,感觉就如同莫泊桑或是欧·亨利的小说。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巴黎街头,大学生皮埃尔对偶遇的一位女子希尔维一见钟情。二人本来定好了再次约见,可是希尔维却因为摔伤了而失约,皮埃尔无聊等待之时,碰上了对他“有点儿意思”的面包店女工杰克琳,为了填补希尔维的空白,皮埃尔答应与杰克琳约会,但就在他们二人正要如约见面时,希尔维又出现了。最后,皮埃尔取消了与杰克琳的约会,还是与希尔维双双而去,不过心里却留了一丝遗憾。从这部片子开始,侯麦爱情电影里大多数的男主角,都是“皮埃尔”的翻版。影片《女收藏家》里的主人公古董商阿德里安,便将这种“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主义”发扬得更加典型。在自己的电影作品里,侯麦不厌其烦地解析着男性的多情,以及围绕多情而展开的心理纠结、具体行动与生活场景。在这个过程中侯麦从不妄加价值判断,仅仅是表现和讨论。但结局还是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选择的,而且这种选择也往往是合乎社会道德规范的——男主角回到了妻子、未婚妻或者初恋情人的身边。这多少与侯麦正统的宗教信仰有关。

  需要指出的是,“道德故事”这个名称,在中文语境中会带来一定的误解。侯麦电影所涉及的“道德”主题,不同于一般层面的意义。他自己的说法是:“法语中有个专门的词‘moraliste’,指那些更关注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等内在世界的人,例如帕斯卡、司汤达。‘道德故事’中的‘道德’并不是说普通的道德信念和行为,而是思考多于行动的人物。”因此,侯麦电影呈现出的显著特点,就是片中充满了大量对白和代表主角心声的旁白,男女人物总是在不停地进行着自我反省以及与身边人的争论。他们的台词又很少像其他“新浪潮”写实主义电影那样讲究即兴发挥,而是由作者(导演)精心设计和选择,就像小说一样。实际上,侯麦的剧本经常写成小说格式,不用改动多少就可以拿去出版。他既是一位“电影文学家”,也是一位“文学电影家”,两者都是名副其实的。

  欣赏侯麦的电影作品,光看一部是不够的,得把一个系列、甚至是所有系列都看完,才能品味出其中的魅力。侯麦的“作者风格”表现为舒缓、执着、细致。很明显地,这与特吕弗、戈达尔等“新浪潮”干将的颠覆性大相径庭。侯麦的批评者们声称他只是在不断地组合和重复,没有多少创造,但侯麦电影的特有质感却也是旁人很难模仿的。他是一位不怎么“新浪潮”的“新浪潮”导演,这场运动其实没有过多地影响他,而只是提供了一个时势,令其得以实践个人关于电影的理念。

  重温《电影手册》那场内部争斗,驱逐侯麦,不是“《电影手册》派”分裂的结束,反而是一系列开始。1960年代中后期起,成员之间观念和个性的冲突愈发加剧,一时之间是“人各有志”,“各走各道”。这个本来就松散的“艺术同盟”在实体上已趋于瓦解。两大旗帜人物特吕弗和戈达尔更是公开交恶。导火索是戈达尔过度批评特吕弗的新片,连带着把特吕弗的电影理念都炮轰一番,使得二人本来就渐行渐远的友谊正式终结,从此形同陌路。1980年代初,戈达尔还曾给那些闹翻了的“新浪潮”战友,特吕弗、雅克·里维特和克劳德·夏布洛尔等人主动写信,要求和好,但对这位“老伙计”最了解不过的特吕弗毫不客气地拒绝了,还在回信中建议戈达尔写一本“自传”,书名叫《我就是一坨屎》。

  轰轰烈烈的“新浪潮”就这样在繁华与喧嚣之后,渐渐地平息了,但始终不能说是结束。它的影响是广泛而深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