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综艺》网站上影评人批评詹姆斯·卡麦隆老调重弹,“善良土著人智斗邪恶白人”的老套剧情,装点一些爱情元素,结局不言自明。美国《村声》报则认为:“视觉效果固然不错,但难以弥补影片中无趣的对话和简单粗暴的构想所造成的瑕疵。”英国《观察家报》更以“沾沾自喜的布道”揭穿了故事内核。
就连成就《阿凡达》的3D技术也被苛责。美国知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认为:“3D电影的每一格都给我们看一些根本没有必要的东西。”而《波士顿凤凰报》更担忧所谓的“3D电影时代”:“有人说《阿凡达》是属于未来的电影,那么这意味着,未来的电影冗长、吵闹、巨额的广告费用以及配套的电子游戏。”
看来,俗套的电影素材总会令人审美疲劳,科技这把“双刃剑”也能不小心戳伤自己。虽然保卫战的沙场挪到了潘多拉星球,受难的土著角色由外星人扮演,但英雄救世、末日情节的好莱坞模式,以及抱得美人归的情节,让人熟悉得有些腻味。而新兴技术只是载体,没有扣人心弦的故事,徒有一身空壳。
英国《卫报》用“它来到,它看见,却没能征服”来形容《阿凡达》的败走麦城。《拆弹部队》宛如前者的对立面:没有特效,全球票房区区1600万美元,却凭借缜密的剧情和流畅的节奏,获得了评审们和西方媒体的认可。导演凯瑟琳·毕格罗以类似于纪录片的拍摄手法,采用新闻报道的推进方式,客观冷静地再现了驻伊美军拆弹部队的生活状态,力求影像的真实可感。轻描淡写间紧张的气氛令人窒息,没有3D,没有票房,故事依然精彩。
本报实习生 陈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