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赵本山再被“封王”引争…
春晚比拼,赵本山稍逊刘…
解玺璋:春晚太需要也更…
辽宁曲协副主席:宽厚看…
评论:谁给赵本山投的票…
赵本山《捐助》是对神圣…
徐永光:赵本山的《捐助…
赵本山为什么能领跑“最…
肖复兴:赵本山廉颇老矣…
叶匡政:老樱桃赵本山抖…
最新热门    
 
赵本山:被宠坏的“春晚老大”?殃及评选公信力

时间:2010-3-1 12:28:29  来源:文汇报

  “我最喜爱的央视春晚节目评选”结果昨晚揭晓。在央视元宵晚会上,赵本山凭借小品《捐助》获得小品类一等奖,第12次问鼎春晚“小品王”;小虎队的《再聚首》力压王菲的《传奇》,获歌舞类一等奖,后者屈居宋祖英的《让我们舞起来》之后获得第三;刘谦的魔术则拿到了戏曲、曲艺及其他类一等奖。

  相比小虎队和刘谦的一等奖,“小品王”赵本山成为争议最大的话题人物。在央视春晚播出后,某网站的春晚“最烂节目”评选活动中,他的小品《捐助》以近半数的选票成为春晚“最烂节目”。有人尖锐地指出赵本山与央视春晚之间存在利益互动,《捐助》中有十多次提及广告品牌;还有传言小沈阳因为在《捐助》中漏说两个广告包袱,被赵本山打了两个耳光。

  对于本山大叔,奖杯、口碑、利益,或许已经有了选择。而对于普通观众,赵本山还是不是小品王,也渐渐有了清晰的答案。

  娱乐和广告,谁在台上“打酱油”

  赵本山获得春晚“小品王”的消息一出,将对小品《捐助》的质疑推向新高潮。《捐助》的口碑从初一到十五一直不佳,至被网友票选为春晚“最烂节目”。笑料空洞、故事荒唐、小沈阳的边缘化以及植入广告太多,让赵本山和他的小品或称“被商业娱乐”。蝉联12年“小品王”,甚至殃及“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评选”的公信力。

  算算本山大叔在春晚舞台上已经奋斗了20个年头,他的小品对于春晚而言,相当于北方年夜饭桌上的饺子。1990年,通过姜昆,赵本山获得了走上春晚舞台的机会,小品《相亲》让他一炮而红。而今年春晚中,就在姜昆的相声戏称如今电视荧屏是“广告中插播电视剧”之后,赵本山的小品《捐助》就倒在了“广告中插播小品”的争议声中。像去年大红的小沈阳今年在台上“打酱油”一样,快乐在商业舞台边缘“打酱油”。

  在20分钟的《捐助》中,从网站、酒到城市,植入的软广告品牌众多。其中提及最多的一个品牌,在一分钟左右的对白中被提到将近10次。有人爆料说:“一句话提到品牌,加上老赵特意扶正的产品,‘广告费’应该有数百万元。”对比2009年的《不差钱》,因为节目本身笑料不断,新人小沈阳、丫蛋,加上毕福剑的表现都很抢眼,观众对植入式广告的负面评价不多。然而,《捐助》笑料没有广告多的感觉,套用赵本山小品的名句:“那是相当地令人失望。”

  “只要赵本山小品成功,那春晚就成功了一半。”央视春晚导演组的这句话,足见赵本山对于春晚的分量。被宠着的“小品王”,多年来在春晚前的节目“大逃杀”式的层层审查中,享受“免检”待遇。不过,《捐款》却质量欠佳,赵本山多年经营的春晚老大形象忽然成为观众口中的“春晚钉子户”。有人评论说,正是“免检”,让人多次“中毒”,虎年春晚是赵本山商业经营的巅峰,经营快乐的滑铁卢。同时,观众把多年来对春晚的愤怒,也一股脑地发泄到赵本山、赵家班的身上。在讨伐声中,本山大叔其实做了春晚的炮灰。

  品牌和品质,要钱还是要脸

  “这是或许唯一一届没有留下经典的春晚。”学者钱文忠在点评虎年春晚时指出,“以往的春晚是提供流行,今年却是靠着流行而流行。”回顾往年,成为流行的有毛阿敏的《思念》,陈佩斯、朱时茂的《吃面条》,或者让人兴奋了一年的小沈阳和刘谦。然而,今年的春晚却不厌其烦地“借鉴”热门电视剧和网络流行语,几乎没一句话和一种风格属于原创。

  让人津津乐道的似乎只有小虎队的重组和王菲的复出。以往制造经典的赵本山,今年准备了两个月的《捐助》,效果却不及去年十几天里仓促搞出来的《不差钱》。小沈阳意料之中地在一年内透支了全部原创笑料,用一个满嘴广告的“道具角色”,回应去年媒体提出的“虎年春晚小沈阳用什么技惊四座”的问题,而对于“春晚老大”赵本山的小品滑铁卢,不少评论抛出了更大的问题:明年春晚怎么办?

  “品牌的背后是品质,没有品质有品牌没用。”去年,博鳌论坛时的赵本山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品牌。不过,那时的他更像商人,而不是搞小品的“艺术家”。全国300多家刘老根大舞台,“赵董”说自己一天一家视察一圈需要一年。而他的产业版图还包括开拍更多的电视剧以及新建影视基地。龙永图在和赵本山的对话中称,赵本山经营得最好的是他的徒弟,因为徒弟是创意和品质的保证。他们共同得出的结论则是,从小品到二人转,再到赵本山的影视剧,背后的动力是观众对快乐的需求,远离快乐就没有所谓产业。品质和品牌以及产业拓展的动力,赵本山与龙永图的对话,似乎回答了《捐助》中赵本山问王小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