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被畅销”的图书:眼球…
北京各大书店虎年春节图…
2009年全国共出版图书7…
图书“打榜”打坏读者口…
图书“限折令”惹口诛笔…
首都图书馆试运行“图书…
图书折扣底线无异“鸵鸟…
民俗专家:“打春牛”非…
当文化保护与民生“打架…
法官:国内数字图书馆大…
最新热门    
 
图书“打榜”是欺诈?榜单不是购书唯一参考

时间:2010-3-4 11:31:50  来源:解放日报

  不知道是不是受音乐界打榜的影响,图书排行榜也逐渐风行。如今,除了各大书店的图书销售月榜、周榜、日榜,各种专业类书榜,每年还有名目繁多的“十大书榜”乃至“烂书榜”,各种榜单不下千余种。

  近日有书商揭秘打榜 “潜规则”,在书界搅动起不小的涟漪。打榜,是营销手段还是另一种欺诈?

  “回购”是当下主要手法

  如果说,早些时候POS机还不那么普及,打招呼、找关系、做假销售还能对排行榜“做手脚”,那么,现在打榜的难度和成本大大提高。据有关人士透露,当下业界比较通行的一种做法是回购——由出版方出资大量回购自家的某本图书,制造该图书旺销上榜的假象,从而对读者购书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

  据一位书商介绍,他几年前为某刚出道的“80后写手”的一本新作打榜,书定价20元,给书店的卖价是6折,然后又按全价从该书店回购500册。这一进一出的过程中,出版方产生的费用支出是4000元。但是通过打榜,这部小说最终卖了10万册,创造的销售码洋是200万元。可见,用于打榜的支出对于最终获得高额收益来说,实在不值一提。

  打榜,不仅仅是民营书商的专利。据了解,某出版集团也采用“回购”办法,将一本名不见经传的书籍,成功炒成“口述实录”类书中的畅销书。

  营销手段还是欺诈?

  对此,博库书城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制作销量排行榜,一是为了给读者参考,二来也是增加书店的影响力。如果当月发生大规模的团购现象,他们会刨除这些数据,从而减少“打榜”现象的发生。

  在国外,赤裸裸的买榜是被绝对禁止的,书店对此都有监视。如果短时间内突然发生了几笔大规模的团购,书店就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对团购者进行甄别。一旦确信团购者即为打榜者,那么他们购买的数字将不会被计入销售排行榜。

  然而,国内不少业内人士并不这么认为。虽然对一个销售人员来说,哪本书是正常团购,哪本书的销售是回购的结果,能够一目了然,但书店方面往往只把“回购”作为一种购买行为。他们觉得“打榜”只是一种营销手段,“‘打榜’,是让图书上销售排行榜,充其量是对一件新产品的鼓吹。做广告不都是对自家的产品做鼓吹吗?这就不能算是欺诈行为。 ”

  榜单不是购书唯一参考

  被“潜规则”的图书销售榜还有多少可信性?上海书城副总经理江利表示,随着书店销售管理系统数据化,市场化营销的结果可能成功也可能不成功,关键还是取决于书本身。比如某家出版社前不久采用“回购”方式对某著名作家一部书的炒作,就是白扔了银子还没取得预期结果。至于榜单能否对读者的购书产生导向性作用,其选择权还在读者手中。当今社会咨讯发达,读者对一本书品质的了解渠道很多,图书销售榜不是他们作出判断的唯一要素。

  一些读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虽然对这种人为操控市场的行为表示愤慨,认为这是对读者的欺骗。但他们也表示,买书主要还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以及同事朋友的推荐,图书销售榜只是一个参考。读者顾先生说,一本真正好的书,即使不在榜单上,也会在口口相传中赢得市场。 (记者 姜小玲)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