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稚柳等名家从中周旋。吴湖帆被沙老至诚之心感动,终于同意割爱。1956年,经历了300余年的曲折传承,“剩山图”卷入藏浙江省博物馆。
明清仿临本 迷倒乾隆爷
明清画家中多人仿临过《富春山居图》,有籍可查的就有沈周临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周颖侯临本、恽向摹本、邹之麟拓本、沈颢摹本、程正揆临本、王翚摹本、吴历临本、王宸摹本、贯潜仿本等。这些临本,除沈周的背临本外,恽向、邹之麟所仿的可能是《富春山居图》全景,其余多仿临残卷。临摹本各具特色,如沈周评价自己的摹本为“物远失真”,不很像原作;恽向摹本则“略得大意”等。临摹本中确实有摹得好的仿品。
1745年,《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以《富春山居图》归入内府上等品,钤“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乾隆鉴赏”、“三希堂鉴玺”、“宜子孙”五印,并题诗一首。此后50余年,乾隆皇帝不时将画卷取出欣赏,且时常在画上留诗题句,加盖鉴赏印,长达6米的巨幅画卷空白处,几乎填满了乾隆的御书、藏印,可见乾隆对此画的珍爱。就在此图征入内府的第二年,即1746年,地方官又呈进一幅《富春山居图》!两图一模一样,难辨真伪。乾隆皇帝经多方对比论证后,认定被他题诗、钤印的前一幅是黄公望真迹,后者是赝品。由于后者近乎完美无瑕,简直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乾隆同时收入内府收藏。两幅《富春山居图》皆著录于《石渠宝笈》。
清亡后,清宫所藏两幅《富春山居图》的真伪问题被提了出来。持不同意见者各执己见,争论不休。近年,有人以有力的证据推翻了乾隆皇帝的判断,认定1746年入宫的《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原作,被乾隆皇帝定为真迹的“石渠”本,应该是清顺治庚寅到丁酉之间的摹作。旷日持久的争辩有了结论。而今,这两卷《富春山居图》都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不论是真、是摹,都已成了画苑奇葩,这也为《富春山居图》增添了传奇色彩。
两岸齐努力 神品定合璧
“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温家宝总理深情讲起元代黄公望名作《富春山居图》“分居”大陆、台湾两地的故事,言辞恳切,令人动容。总理提到的“杭州博物馆”,就是浙江省博物馆;浙江富阳正是《富春山居图》的故乡,作品里描绘的也正是富春江岸的秀丽风光。多年来两岸画家和有识之士多方努力,希望《富春山居图》早日“破镜重圆”、合璧重辉。今年恰逢《富春山居图》问世660周年。争取《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更是浙江各界努力多年的心愿。
令人高兴的是,浙江省博物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已就《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有了实质性接触。台北故宫博物院已明确发出邀请,希望“剩山图”卷能够到台湾,与“无用师”卷合璧展出。浙江省博物馆希望,《富春山居图》在台湾合璧展出后,能够在祖国大陆完整展出。台北方面为此还需付出努力。一张660年的传世名画,一件承载着太多悲欢离合的传奇国宝,跨越海峡,合璧重圆,该是何等的盛事!两岸同胞正热切地期待着。
记者 陶世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