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厦门一农民工写23.7万字…
农民诗人:生活是最沉重…
无照商贩假扮工地农民工…
皖南农民建起皮影博物馆…
山西农民吴绍先17年寻胞…
农民何泽华出资70万元收…
山西霍州:近万农民成“…
山西霍州近万农民成“白…
山东宁阳三千“艺术农民…
武强一农民创作剧目千余…
最新热门    
 
让农民看好电影

时间:2010-4-2 12:23:12  来源:人民日报

  农村看电影难,是上世纪末留给中国电影的一个难题。在中央领导的直接关怀下,中国电影人从创新体制、转换机制入手,转变观念和思路,并在高科技的推动下,终于走出了一条适应新形势的农村电影放映的新路子,逐步建立起了灵活高效的农村电影管理体制。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得以启动、实施和顺利推进,是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合力”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影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也是史无前例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工程。因为即使是美国那样的电影大国、电影强国,也不可能完成这样的壮举。中国电影人有理由感到骄傲和自豪。

  作为电影研究工作者,我曾经在老家重庆农村做过相关调研,发现自从农村实行责任制以后,农民间的相互交流大大减少,农村基层组织向广大农民宣传政策的平台也大为减少。因此,在农村放电影的意义绝不仅仅让农民看了一场电影,同时也给广大农民创造了相互交流、沟通的机会,增强了社会凝聚力。另外,也给农村基层组织向广大农民宣传政策建构了一个新的平台,无形中也增强了党和政府与农民的纽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都作出了独特的、积极的贡献。

  笔者在相关调研中也发现,由于供农村放映的节目数量有限,质量不高,品种不多,导致了部分地区农民的观影热情下降,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放映机“空转”的现象。在广大西部农村,由于青壮劳动力大都出外务工,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一些影片并不适合老人和孩子看。中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千差万别,如何有针对性的做好农村电影放映,需要我们在广泛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采取差异化的政策,而不能搞“一刀切”。同时,各种配套措施、监管措施都要及时跟进和到位,形成长效机制和体制保证,确保这项惠民工程让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

  要让农民看到电影,也要让农民看好电影。这不仅仅是技术和放映层面、同时也是内容层面的问题。内容生产是电影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要形成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电影创作生产格局,其中当然包括积极扶持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对于农村题材电影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得到众多评论家的推崇,而是要得到农村观众发自内心的喜爱。农村题材电影创作者应做土地的“代言人”,做农村文化的“代言人”,关注农业的发展状态,农村的精神需求和农民的喜怒哀乐,最大限度的表达和传达农民的声音和愿望。

  我国电影产业化进入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战略机遇期,未来十年将会从电影生产大国走向电影生产强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作为电影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或许,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能够逐步培育出一个巨大的电影市场,为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饶曙光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