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中西方文化差异研究
朱德群:东西方之间的缺…
方文山:作词多少受宋词…
2009年文坛盘点:平稳前…
阿根廷文坛痛失中流砥柱…
东方春节看西方小丑 东…
茅盾点染《李自成》:文…
阿凡达与西方文明的“神…
阎连科大夸丹·布朗:西…
一本小说两样解读下的中…
最新热门    
 
西方文坛趣闻:新手频繁换笔名避免被逮进死循环

时间:2010-4-10 12:02:37  来源:解放日报
识分子,为了保护职业声誉,才使用笔名写作。

  一直等到1976年,爱丽斯的母亲过世,而“蒂普垂”又在杂志上提起自己的母亲也是个作家,刚刚在芝加哥过世,有好事者将芝加哥近期报章上的讣告一一过目,由爱丽斯的母亲入手,顺藤摸瓜,这才发觉“小詹姆斯·蒂普垂”原来是个女儿身。

  这位才女的人生有太多的故事可讲。 2006年,由茱莉·菲利普斯创作的《小詹姆斯·蒂普垂:爱丽斯·B.谢尔顿的双面人生》 (Jame s Tiptree,Jr.:TheDouble Life ofAlice B.Sheldon)获得了美国国家书评人奖的最佳传记殊荣。

  作家们耍的小心机

  第五类笔名,则是因为作家的小心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的出版社普遍认为一位作家一年顶多出版一部作品,如果出版数量太多,读者会认为作品质量低下。斯蒂芬·金创作力充沛,一年能写出不止一本书,但又不想影响“斯蒂芬·金”这块刚有点儿名气的金字招牌的销量;同时他又想试验—下,自己的成功到底是因为天赋还是运气。于是,他说服出版社以笔名“理查德·贝奇曼”(RichardBachman)为他出版作品。斯蒂芬·金还特意安排,以“理查德·贝奇曼”名义出版的小说尽量不作宣传,以便得出真实的测试结果。事实证明,“斯蒂芬·金”的名字还真是威力巨大。以“理查德·贝奇曼”名义出版的《瘦到死》(Thinner)首印销量只有两万八千本,但当理查德·贝奇曼的真相揭晓,销量很快就增长到十倍之多。在“理查德·贝奇曼”问世后,也有不少人猜测斯蒂芬·金就是真身,但斯蒂芬·金每次都予以否认,甚至还找来自己的版权代理人的保险经纪人,用他的照片充当所谓的“理查德·贝奇曼”真容。最后,是一位锲而不舍的华盛顿特区书店店员追查到了国会图书馆,在“理查德·贝奇曼”的一本作品条目的作者信息栏里看到了斯蒂芬·金的名字。在此铁证之下,理查德·贝奇曼的真相才终于得以曝光。以“理查德·贝奇曼”笔名出版的首版平装本存世量较少,又极具纪念价值,因而也成了抢手货,拍卖价常常可以达到数百美元。

  第六类笔名,与斯蒂芬·金也有着一定的关系。斯蒂芬·金的大儿子(其上还有一个姐姐)约瑟夫·希尔斯特伦·金从踏上写作之路开始,就不想沾乃父之光,于是用“乔·希尔”(JoeHill)这样一个笔名,—直等到他小有成就,才在2007年确认自己的身份。这位小金目前已经获得了世界奇幻奖、布拉姆·斯托克奖、国际恐怖作家协会奖、国际惊险作家协会奖之最佳处女作奖,不得不让人心生“虎父无犬子”的感叹。

  思羽(摘自《书城》2010年第3期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