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广西防城港斥156亿元推…
文化部副部长:广西文化…
广西尊重民意不因旱灾取…
老将军情牵广西旱区 义…
壮乡广西“三月三”歌圩…
广西三江建设世界最长风…
全国农家书屋建设惠及广…
广西三江“百家宴”吸引…
广西柳州少年学习乐器弃…
广西欲打造《印象·北部…
最新热门    
 
广西那仁屯诡异 美女进入变黄脸婆(图)

时间:2010-4-28 10:46:35  来源: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

  说起“黄脸婆”这个词,美女们个个敬而远之,但你相信吗?广西有个地方却能瞬间让美女变成“黄脸婆”,那就是广西崇左市大新县那岭乡那仁屯,据说只要走进山坳,一两分钟内皮肤就会变黄,离开, 皮肤又恢复原来的颜色,而且男女均不能幸免。这一神奇的现象近年来一直吸引了众多不信邪的人的探访。这里面究竟有什么秘密吗?

  探访

  山坳里的“诡异”事件

  “黄脸坳吗?要翻过一道山岭,大约要走1个小时。”在大新县那岭乡,黄脸坳可谓人人熟悉,村民们对外人的到来已经习以为常,他们说:“来过很多人了,都是冲着黄脸坳来的。有背包客,有考察队,去年北京电视台的也来了,听说其他地方电视台的正准备过来。”

  4月22日,在乡政府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经过1个小时跋涉,于下午2时40分到达那仁屯。这个传说中十分“诡异”的地方,看起来十分普通,这里真有让人咋舌的变脸事件吗?“有,无论天气好天气坏,只要走进去脸都会变黄。就像得了肝炎的那种黄,像黄姜汤一样的黄。”一路上,村民们众口一词。

  那岭乡那仁屯是个约拥有600多人口的小山屯,共有4个生产组,毗邻天等县扶新乡救汉村,黄脸坳是那仁屯和救汉村村民前往那岭乡赶圩的必经之地。据说,黄脸现象是在清朝年间被发现的,赶圩的人每每走到“黄脸坳”,几乎个个都卷起裤脚和袖子,一试皮肤变黄的感受。如此一传十,十传百,“黄脸坳”的变脸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吸引了很多探秘者前来一探究竟。“去年底还来了一拨人,说是地质专家,来回不停地在黄脸坳走了好几次,最后还取了土质回去化验。”屯长孙浩洪对记者说。

  当然,这样的神奇现象也让村民们百思不得其解,孙浩洪回忆,很久以前,他跟隔壁大嫂到乡里赶集,经过黄脸坳时,大嫂背箩上的小儿子的脸忽然变黄了,大嫂很担心儿子是不是得病了,于是一到乡里就立刻带儿子往医院跑,结果只是虚惊一场。

  体验

  记者瞬间惨变“黄脸婆”

  难道这黄脸坳真的如此“邪门”?记者决定做一回“小白鼠”。

  穿过一条山间泥泞的羊肠小道,绕过一片开阔的绿地后,孙浩洪突然停在夹在灌木丛中的一条小路前“再走几十米就到了。”他一边卷起自己的裤脚和袖子,一边提醒记者先观察现在的皮肤颜色,等进入黄脸坳后再作对比。一心要探访“黄脸坳”究竟如何让人变脸的记者,在进去之前,给自己的右手拍了张照片。

  还是那条山间小路,走在前面的孙浩洪突然低下头拍着自己的小腿说:“看,变色了!”正当记者疑惑不解时,同行的另一位同事惊呼:“你变色了,特别是脖子,很明显!”半信半疑的记者不断地伸出手来察看,还是觉得没什么明显的变化,但当记者抬头看那位同事的脸时,才大吃一惊——他的脸膛原本是红色的,但此刻却像蒙上了一层黄土,暗哑无光,再无血色,果然很像“病号”。但所有的人都没有感觉到身体有什么不适,也没有闻到特别的气味,看到特殊的气体。

  记者再次给自己的右手拍了张照片,继而察看了事先准备的色纸,却发现白、黄、绿三张色纸,没有一张是变色的。身上的衣服似乎也没有变色,只有人的皮肤,变成了暗黄色。“黄牛也是会变色的,在黄脸坳,黄牛会变得更黄。”另一位孙姓村民说。

  根据村民的指示,记者发现这段黄脸坳约100米长,如果要说这百米“肇事”地与其他路段的不同,便是“肇事”地段呈现出紫红色,与其他土黄色的路段相区别。路段呈南北走向,处在山岭的半山腰之中,两旁灌木丛生长茂密,灌木丛上是八角树田,并没有什么怪异之处。随行的孙姓大伯说,如果路旁没有这么多的树木及杂草,皮肤变黄的现象更加明显。

  “那岭乡上有人说,要天晴才能看到黄脸现象,为何这样的阴天也会看得到呢?”记者问。孙大叔说,其实黄脸现象每天都有,晴天的早上和傍晚特别明显,阴雨天则是每天13时到15时这个时段看得比较明显,而且是一年四季都有。

  神奇的是,走过这段黄脸坳之后,记者发现,大家的皮肤很快又恢复了肉红色,“面如土色”一去不复返。

  猜想

  专家提出各种推论

  从黄脸坳回来后,记者在电脑上察看进黄脸坳后右手的前后对比照片,也惊讶地发现,同一模式下拍摄的右手照片,果真呈现着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