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因为他是王刚,才敢炫耀…
王刚谈妻子:通过网络认…
王刚创书博会单场签售纪…
王刚为和珅叫冤“不是奸…
王刚自传终成吐露另类 …
名嘴王刚出自传 检讨“…
王刚马未都追思王世襄:…
最新热门    
 
王刚谈成方圆:也许爱情不在 但记忆珍藏心间

时间:2010-5-2 10:53:03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王刚的顽痴人生

  知名主持人、演员王刚新近推出的《我本顽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是王刚60余年来唯一的个人自传。王刚在书中说幸福、谈辛酸、论成败、看人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描述了自己的种种故事,包括与“铁三角”张国立、张铁林的合作关系,与成方圆的感情纠葛等。

  我们仨——张国立、张铁林、王刚

  我们仨,自然是指张国立、张铁林、王刚三个人的组合。

  三个人中,我年龄最大,比张国立大七岁,比张铁林大九岁。

  私底下怎么称呼?我称呼他们是国立、铁林,有时候起点腻就“立立”,但一直就是铁林。国立跟铁林跟我,有时候是“老哥”“哥哥”,有时候无厘头,来一声“刚刚”“小刚子”,我也怡然受之。嘿,也就在这时候敢玩点“老扮嫩”。总之,关系已经随便到说什么都无所谓的程度了。当然,也不是一点尺度没有,当着外人面,包括记者采访时,他们往往就称我为王老师、王刚老师,假惺惺的,一本正经的样子。

  我呢,在这种场合下还一如既往地“国立”“铁林”叫着。

  三个人性格迥异。一般而言,不同的人,能在一个戏里面,而且由一个戏以后,又在好几部戏里面,能够非常快乐地合作这么长时间的,几乎很少。一般都难免犯这样一个毛病,谁主谁次、谁多谁少,争个不休。但我们没有,从来也没有这么去想过。

  人家问我们类似问题的时候,分头采访,大家确实异口同声:怎么说呢?都这么大年纪了……

  这里面的含义是很深的。第一什么东西都看得比较透了,名也好、利也好,大家看得相对也比较淡了,尤其是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有什么意义啊!你多两场戏,他多几句词?

  彼此工作分配、协调上不是没有考量,但都是从实际出发。

  比如《五月槐花香》这样一个片子,佟奉全应该是第一号男主演,是个显得比较老实、厚道的人,也不能说没做过昧良心的事,但传统来讲这是一个正面人物。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张国立合适,那戏份当然也是最重的了。范五爷这个人物,前清遗少,后来落魄了,也在古玩行里混,还在“同文馆”待过,会几句英文,赶巧拉一个洋人顾客,当掮客。邹静之说王先生你演合适。剩下的蓝一贵,有点奸商的意思,是个反面角色。

  在上海宣传《铁齿铜牙纪晓岚》第二部时,抽空又商量这部戏。我说咱们还是这样,佟奉全由国立演,范五爷还是铁林演,我就演那个蓝一贵。因为如果我演范五爷,铁林来演蓝一贵,我们俩得“演”。从观众审美习惯来讲,让观众去分配这三个人物,恐怕也是这样分配,我们不要扭着这个劲。

  我记得张国立将近三百场戏,张铁林一百八九十场戏,我演的蓝一贵八十九场戏,这个比例就是三二一的比例。这样安排以后,我们很轻松,各自都非常圆满地塑造了自己的角色。

  这里面牵扯到的一个是“名”,这个名跟你露脸的数量往往成正比,还牵扯到“利”,片酬是按集来结的。但是要想让观众喜欢各自的人物,看出这个戏的好来,提高整个剧的收视率和美誉度,最好各得其所。否则于全局不利,于自己也不好——费力不讨好!

  这是随便举一个例子。

  我们之间的关系,某种意义上也是戏剧关系的映射,所以才显得有趣。像卡通片里的猫捉老鼠。两个人互相不停地捉又捉不到,互相在那里斗,不断地延续下去,这个过程当中就充满着智慧。我跟国立的戏,当中有些笑料,类似相声的情节,总之直接交锋多一些的时候,我就跟导演讲,不要把镜头切来切去,镜头的转换不如我们语言节奏的把握更准确,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最好我们两个人都在一个镜头里。

  两个人演得特别“腻乎”,节奏的把握特别舒服,观众看着也特别过瘾。

  演戏演到一定境界,就可以不断自我“创新”,有感而发,即兴台词顺嘴就秃噜出来了,这种演员之间合作的默契是很难得的。过去和李保田演《宰相刘罗锅》的时候,最后一出和珅在监狱里的戏,记得本子20分钟的长度,最后剪出了35分钟,当时就有很多即兴的东西。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国立、铁林三个人有一场戏,是纪晓岚安排乾隆扮店小二,且皇上大半拉脸蒙着布,和珅不知道那是皇上,因此纪晓岚趁着喝酒就把他的心里话全都套出来了。这段戏好多都是即兴的,导演都不知道在哪里“Cut”了。当这场戏可算停了,全场哈哈大笑。

  我们演戏的时候现场工作人员有时都绷不住。现场工作人员是第一观众,他们能接受,我想电视机前的观众也就更容易接受了。

  我们演戏默契,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