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瑶族文化揭开神秘面纱 …
江苏盐城文博会签约41亿…
中国文化产业登上国家战…
文化产业尚处战略性短缺…
公共文化服务:“戏”还…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
对文化现代性的哲学解读
石家庄首现大规模先商遗…
文化景观被列为“缺口”…
文化蓝皮书:文化产业发…
最新热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政府主导是关键

时间:2010-5-7 11:44:45  来源:人民日报

  政府主导要把目标放在构建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而不是动用公共资金营造作为“城市标志性建筑”、“文化装饰品”的单体文化设施。各级政府要少一些营造单体庞然大物的冲动,多一些建设老百姓身边的星罗棋布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自觉。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事关民族文化建设,惠及全民,是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保障,近年来在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下,发展最快,成就明显,从资金投入、重点扶植、设施修建、器材配置,到人才培育、制度设计,都出现了崭新的气象,但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仍有不少问题需要探讨。其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备受关注。

  公共文化服务,头绪众多。有一种思路,是依照从前的办法,既然属于公共,政府就应该全部介入,一切由政府拨款,处处由政府管理;另一种思路,是核心部分由政府主导,基础或者主干部分靠政府投入。所谓主导,也不是习惯思维中的管理,而是从规划、财力、法规、示范入手,推动这一庞大体系的健康成长。

  场地设置:少一些庞然大物,多一些星罗棋布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有很多地方将公益事业当作了公共文化的全部,以为政府买单,免费提供电影、演出和书籍,兴建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就是政府主导。结果,尽管城市里矗立着豪华的文化建筑,但农民却没有享受到实际的权益。“让一个农民骑着自行车跑到城里去查阅图书,并不现实。”一些基层文化工作者仰望着那些奢华的博物馆、图书馆,如此感叹。

  政府主导作用的滞后,是很多地区的突出现象,政府相关部门缺乏主动性,即使制订了发展纲要和标准,也带有应景性质,不能操作,更不能落实。一些公共文化的优秀案例和创造,都是自发兴起之后,才由政府部门总结。

  新近成立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组的组长、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李国新说:政府主导要把目标放在构建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而不是动用公共资金营造作为“城市标志性建筑”、“文化装饰品”的单体文化设施。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与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不是单体建筑的宏伟和规模,而是“一级政府办一个图书馆、文化馆,一个城市只有一个图书馆、文化馆”依然是普遍现象。各级政府在发展公共文化事业过程中,要少一些营造单体庞然大物的冲动,多一些建设老百姓身边的星罗棋布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自觉,首先让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形成网络体系。

  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认为,在研究主导作用之前,首先应该廓清公共文化的概念。公共文化除了政府负责投资公益事业外,还包括服务水平、产品创新、机制和体制。没有一个良好的运转机制和体制,就不可能带来高水平的服务,我国目前的文化机制和体制还不适应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加快机制和体制改革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内涵。

  江苏省吴江市文化馆馆长沈泉生常年从事公共文化工作,对实际工作中产生的问题深有体味。他说,公共文化服务不仅仅是政府出资、花钱买单。以吴江为例,本地人口70多万,外来务工者70多万,每人每年政府投入10元钱,就要花费1500多万,吴江属于长三角富裕地区,尚且难以达到,至今连每人每年两场电影免费还不能满足,更别说那些欠发达地区了。他认为,由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本身具有的公益性、公平性、公开性、公正性和公众性,决定了政府对规划、实施和完善担负着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政府主导更需要长远规划和近期规划,而且具有可操作性,目标必须明确,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少数公益事业的投入上。

  李国新对政府主导的界定是,政府通过制定法律规章、方针政策去规划文化发展,履行文化建设的责任,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条件,而不是政府办文化,市长县长文化局长变成图书馆馆长、文化馆长。公共文化事业的政府主导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法人治理、馆长负责制是辩证的统一。

  资源配置:努力覆盖城乡,多向农村倾斜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目前的状态下还不能全国统一,这是许多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担忧。因为不用说同一个省,即便同一个市、县,也存在明显差距。所以,划分板块、每个板块制订相应的政策并建立示范区、让各地对自己的发展模式和近期目标一目了然,是当务之急。

  城乡发展的不均衡,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突出问题,其差距之大,令人震惊。而且,很多城市社区的文化中心或文化室,不是形同虚设就是名存实亡,即便实际存在,也缺少活力和吸引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员长期短缺,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文化部社文司副司长张永新认为,这就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