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季承:子为父隐?“不孝…
儿子如何写老子?季承笔…
国际液氙合作组:还未发…
《我和父亲季羡林》引争…
季承撰书记家事 拟变卖…
季羡林管家破窗入室 北…
季承暗指前雇工有盗窃季…
季承:嫌犯是有选择盗窃…
季羡林旧居所丢书籍已找…
季承在写“季家事儿”:…
最新热门    
 
季承:还原真实的父亲季羡林并不会使偶像倒掉

时间:2010-5-18 12:10:32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还原真实的季羡林并不会使偶像倒掉

  ——专访季羡林之子季承

  在北京蓝旗营附近季承先生的家中,父亲季羡林的照片悬挂在客厅墙上最中央的位置,照片上的背景是傲然绽放的红梅。

  季承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与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有将近30年的合作。

  在季羡林去世一周年前夕,季承著书《我和父亲季羡林》,并在博客中发表言论:“我一直不认识你们说的‘国学大师’季羡林,我只知道,在热热闹闹的学术追捧中,父亲的内心是冷的,是寂寞的。”在季承看来,季羡林可以说是一个人生的失败者,一个有国无家的浪人,一个孤独、寂寞、吝啬、无情的文人。季羡林早年的心结——寄居叔父家、无爱的婚姻、母亲早逝,塑造了他压抑、封闭、孤傲的性格,他的意气用事毁了自己一家,又使他身陷阴谋的泥沼而难以自拔。

  在世人眼里,季家是一个特殊的世纪家庭。但这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却又分明是很多中国知识分子家庭的一个缩影——对亲情的淡漠与纠结,几乎是一个时代留给中国知识分子的集体烙印。但也有学者认为,从“子为父隐”的传统伦理道德角度上讲,季承没有资格说自己的父亲是人生的失败者。

  季承此番著书,试图把一个有缺陷的季羡林,一个血肉丰满的大师还原到读者面前。关于父亲,关于这个家,关于自己,季承内心又有几多纠结呢?中国青年报记者近日走进季承家中,与他面对面对话。

  我和父亲之间的感觉更像朋友,而不是亲人

  记者:不为尊者讳,剖析自己的父亲,需要勇气,尤其是您的父亲季羡林先生是一个国宝级的声名显赫的人物,则需要更大的勇气。您说自己的父亲是“一个人生的失败者”,那么,我想知道,您的父亲曾经给过您怎样的启发?您在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季承:我说他是一个人生的失败者,主要是指他在婚姻家庭生活方面。父亲朴实无华,爱国爱人,热爱人生,热爱自然,在其他方面尤其是在学术上是很成功的,他非常勤奋刻苦,对于做学问很执著。此外,他为人本分,粗茶淡饭、棉布衣衫足矣,这些对于子女来说都是很好的榜样。

  他一辈子不管不问家里的事情,在国外求学一待就是十几年,回来之后到北大教书只是往家里汇钱,对于教育儿女的事情从来也不操心。可以说,如果没有家庭的支援,父亲也不可能取得如此大的学术成就。

  记者:您出生才几个月,季羡林就远赴德国留学了,一别就是11年。父亲从小与你们没有过多的亲情。因此,我觉得您其实很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够管自己,多给自己一些亲情。

  季承:的确如此,我和父亲之间的感觉更像朋友,而不是亲人。当时,我们姐弟两个学习都很刻苦,对于我们的考学,父亲明确表示不管。我当时还是期待父亲给一些意见,但他的为人风格不是如此。他说,你要自己判断,对与不对都自己负责。父亲从小过继在叔叔家,个人目标和兴趣都是自己定,他就从来没有得到过家人的指导。

  记者:您在《我和父亲季羡林》中大谈季老的家庭生活,对于还原一个真实的文化老人来说,这固然重要,但是其中的一些细节,真实得让人感到苦涩和悲怆。您怎么看“为尊者讳”这样的说法?

  季承:父亲过继到叔叔家,当时和我的几个姨妈住在一起,母亲行三,但他对四姨荷姐感兴趣。娶了母亲之后,他在感情上并不认可,因此对家庭显得很冷漠。他的婚姻恋爱,直接导致了他一生以及我们整个家庭的状态。这是一切的“因”,不需要隐晦,即便他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也不需要为此隐晦。我只是为试图理解季老的人们,提供一把钥匙。

  很多人宁愿相信一个没有血肉的季羡林,也不愿意接受一个真实的季老

  记者:您讲了这样一个细节,“记得父亲在摸了我的头之后,立刻去水缸里掏了一瓢水去冲手,使我感到很新奇。”您这个细节也同样让我惊奇。作家老鬼同样也写过母亲杨沫,对亲情的淡漠,是不是那一代人共同的特点?

  季承:我的父亲季羡林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否能够代表那一代人,我也说不清楚。在他身上,有我无家,有学术情怀和爱国的大感情,但对亲人却很吝啬,甚至以流露个人感情为耻。在亲人面前,他把一个人所具有的丰富感情都隐藏起来了。我和姐姐与父亲见面以前,都要先合计一下谈话的内容,主要是以谈论国际大事、国家的时政大局为主,不涉及家庭生活。

  记者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