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季承:子为父隐?“不孝…
儿子如何写老子?季承笔…
国际液氙合作组:还未发…
《我和父亲季羡林》引争…
季承撰书记家事 拟变卖…
季羡林管家破窗入室 北…
季承暗指前雇工有盗窃季…
季承:嫌犯是有选择盗窃…
季羡林旧居所丢书籍已找…
季承在写“季家事儿”:…
最新热门    
 
季承:还原真实的父亲季羡林并不会使偶像倒掉

时间:2010-5-18 12:10:3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您之前,已经有几个研究者写过《季羡林传》,都是几十万字的大部头。您看过吗?如何评价?

  季承:很多人宁愿相信一个没有血肉的季羡林,也不愿意接受一个真实的季老。这是不好的习气造成的——以叙述虚假的人物为乐事。社会上对父亲季羡林的描写都缺少情感、婚姻、爱,没有欲望,很完美,这一切都阉割得很自然。好像我父亲除了学术以外就没有自己的家庭生活,孤零零的像个偶像,这样并不好。

  记者:您对于写传记的标准是什么?

  季承:不夸大,没有虚词。有十说八,而不是有八说十。我5年到10年之前就有写父亲这个想法,原来想叫《我们这一家》。

  我不是怨妇,对父亲也没有什么仇恨

  记者:1994年2月8日,你们父子俩发生了一次比较激烈的争吵,这件事直接导致了后来季羡林与您长达13年的不来往,当时这件事情的导火索是“花盘事件”。你们分手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季承:深层次分手的原因是,我母亲当时生病住了将近半年的医院,他在这个时期总觉得我对他不好,对我母亲好。当时他说“我早就看透了你,你干的都是为了你妈!咱俩的关系就到此为止。”我说:“我妈是谁?她是你夫人。我们从来没有把我妈和你分开。”尽管后来他为这话向我道了歉,但我觉得这是他的心里话。

  记者:当时你的母亲从济南来京定居,是您主张并背着父亲把她接来的。实际上,您对母亲的感情的确是要更深一些吧?

  季承:作为子女对于母亲,特别是儿子对于母亲的确感情上偏重一些。父亲出国,我从小和母亲一起长大,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养大,感情和父亲没有办法比。不过我大了以后理智了,不会把这种感情表现得太明显。实际上,每次回家都和父亲说话说得多,但内心深处对母亲和叔祖母更近,对父亲有隔膜和距离。比如说父亲的书房是我们姐弟的禁区,不敢轻易进去,书也不敢轻易翻,除了叠被子,打扫卫生,他的东西没有人敢动。

  记者:与父亲一别就是这么长时间,当您看父亲的要求被他身边看护人多次拒绝时,您有没有想过采取特殊的手段见到父亲?

  季承:采取特殊办法闯到医院里去不是不可能,当时父亲正是在气头上,加上身边的人在不断挑拨,我怕事情会闹得很僵,强扭的瓜不甜。经过很长的时间之后,他的想法变了。有人带话给我说:“他不是不见你,是怕你不见他。”当他得知,季承想见你,来了多次都被挡了回去时,明确表示,“我要让他来。”

  记者:从某种程度上,您是用这样一本书了断和父亲的过节?

  季承:我写书是因为对父亲的爱,希望公众能够真正理解父亲和我们家,并在理解后再去爱和尊敬,以求得更大的和谐。我不是怨妇,对父亲也没有什么仇恨。我也无怨无悔,我和他相处的最后那8个月早就和解。

  我告诉大家一些真实情况,偶像是不会倒的

  记者:有人说,您没有资格评论自己的父亲,并说他是一个人生的失败者。

  季承:不对,我当然有资格评论。因为我父亲不是家庭的人,是社会的人,评论的时候要讲真话,不能掩盖实事。我活到70多岁,自己的事业也很成功,现在不是靠这个要名气。

  记者:我看到网上很多留言都是抨击您的,说得很尖锐。季羡林先生是偶像,但您发布的文字从某种意义上把这座完美的偶像给推倒了,公众不能接受。

  季承:这是我意料之中的事情。公众需要一个非常完美的偶像,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但这是不真实的。我告诉大家一些真实情况,偶像是不会倒的,尽管他有严重的人格缺陷和性格障碍,他的品格和学术成就依然值得人尊敬。他能克制自己的欲望,按照儒家的礼仪规范和道德生活,求仁得仁,尽管压抑自己,创伤很大,但还是一个君子。

  记者:季羡林先生临去世之前还在给温家宝总理写信,为陕西一家民办高职院校专升本的问题呼吁。据我所知,他担任的社会职务特别多,对此您怎么看?

  季承:我父亲在世时,身上有100多个名誉协会会长、理事长的头衔,他并不拒绝这些头衔,也享受某种虚荣的东西,但这并不是坏事。可在内心深处,他还真没有把这些头衔当回事。包括“国学大师,学术泰斗,国宝”这三顶帽子,他也没当回事。我父亲是一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作家,他沐浴其间,很干净。

  记者 桂杰文并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