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专家议阎崇年“悬赏门”…
网友反对课本中剔除“鲁…
季羡林大师身后不得安宁…
“被学者”袁腾飞应该受…
网友热议庙会文化:草根…
胡耀邦不赞成女儿当兵:…
应该给批评赵本山的教授…
“韩寒们”也应该属于这…
作家雷达:现在春晚是爬…
人大教授张鸣:纪念英烈…
最新热门    
 
应该给矿工真实的电影镜头

时间:2010-6-11 11:43:34  来源:新华网-国际先驱导报

  网民不相信当地政府能拍摄出一部敢于自揭疮疤的影片,这样的不信任是比拍与不拍一部影片更让人难堪的事

    关于王家岭矿难要拍成影片的事,真像一部一波三折的戏剧。最先,当我听说电影即将开拍,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在我看来,中国太缺少灾难片了,我们真的该好好地拍几部灾难片给美国人看看。接下来,暖流变成了寒流。据说,这个电影要拍成国庆献礼片,以“救援过程”为主线,重点表现创造世界救援史上奇迹的过程。最后看报道说山西选择弃拍,我的心绪也变得索然。

  弃拍的主要原因,是迫于舆论压力。当网民知道这事时,反对之声响彻云霄。有网民总结了几点:一、拍片是为拍马屁,为当地政府树碑立传;二、掩饰王家岭矿难事故真相;三、王家岭矿难是大事故、大矿难、大责任,没有什么可歌功颂德的;四、救援奇迹是由井下的遇难矿工创造的;五、拍摄单位是在揭生还矿工和遇难者家属的伤疤。

  我细读相关报道发现,虽然“献礼”“救援”“奇迹” 是这部片子要表达的东西,但“同时对安全生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就是说,这部片子不只是“歌功颂德”,也有“深刻反思”,并且两者“同时进行”。倘若真是按着这个思路去拍,我看未必不可以。毕竟,对于灾难的理解,官民所处的位置不同,见解也不同。在民的眼里,灾难就是灾难,是痛苦的回忆,是必须直面的现实。但在官的眼里,灾难具有两面性:会葬送官的政治生命;但如果救援有力,也可以是一笔非同寻常的政绩,坏事又会变成好事。

  正因如此,要是完全拍成揭官员伤疤的影片,不仅当地政府会不干,影视监管部门也不会干。所以,在时下的中国,拍这类片子,折中的办法就“歌功颂德”与“深刻反思 ”兼顾,彼此半斤八两。等影片拍成了,就正像鲁迅说《红楼梦》一样,“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各取所需。

  现在,迫于舆论压力,影片遭弃拍,官员固然不能以此“献礼”了,但也无法以此进行深刻反思了。尤其用电影特有的“声光电 ”形式,用还原现实的细腻镜头来描绘灾难,引起人们对灾难背后管理、商业环境、人的生存状态,所造成的社会后果等等的反思,是文字所无法替代的。很可惜,在人们于情绪化的反对声中,影片流产,真不知道是喜是忧。不过,至少可以说明,人们对“歌功颂德”与“深刻反思”是否能“同时进行”表示了深刻的怀疑,他们不相信有关方面能秉执相对客观公正态度,拍摄出一部敢于揭自己疮疤的影片,这样的不信任是比拍与不拍一部影片更让人难堪的事。

  其实,如果不把落脚点落在矿难、救援和反思上,拍一部真实反映山西矿工生活的影片,我认为是不错的选择。面对矿难频发的现实,我们没有理由回避,而是应该直面,哪怕直面起来是何其惨淡。但是,我们很少有人对矿工的真实生活有多少了解。而了解是关爱的开始,更是反思的开始,不了解,关爱、反思从何谈起?

  很可惜,就我有限的视野里,除了被封杀的《盲井》,我只看到年轻的导演张弛拍了一部以贵州山区一个煤矿小镇为背景的电影《地下的天空》,在国外连连斩获大奖。这样一部优秀的影片,在国内少有人听说,这或许正是张驰自己所说的,国内恐怕没有人会花钱看他的电影,大家只会去看《赤壁》那样的“大片”。

  【作者】廖保平(资深评论人士)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