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中国新增两个全球重要农…
中国新闻出版报:媒体应…
《中国新闻周刊》文章:…
冯小刚将任中国新媒体短…
版画家邵克萍辞世 系中…
“康衢烟月”当选韩国新…
画家汪国新赴日举办关公…
中国新年音乐会将首度移…
全国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
乡镇党政办主任工作总结
最新热门    
 
国新办主任: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繁荣发展

时间:2010-6-17 12:25:34  来源:光明日报

  ●大力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

  ●大力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大力发展网络文化产业

  ●大力推进网络文化技术创新

  ●大力加强网络文化管理

  5月初以来,光明日报推出的网络文化系列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这组报道和文章涉及论坛博客、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教育、手机文化、网络音视频等网络文化诸多方面,内容丰富,见解深刻。许多专家学者和网民呼吁倡导健康文明网络文化,抵制低俗不良风气,推动网络文化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给我们很多启发和思考。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孕育了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网络文化,极大地改变了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文化创作生产平台、文化产品传播平台和文化消费平台,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抢占信息化条件下文化传播制高点,大力建设健康向上、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的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深刻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重要性紧迫性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新机遇,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等重大战略思想,强调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努力把互联网建设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对外传播介绍中国的新渠道。能否建设好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

  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根据最新统计,我国网民总数达到 4.04亿,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0.2%,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互联网已成为人们了解信息、浏览新闻、交流沟通、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主要渠道。正确引导好广大网民的文化价值取向,充分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发挥好他们的创造性,才能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力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社会共识,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前,我国网络文化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网上优秀文化产品供给不够充足,网络文化创新能力不够强,个性化、特色化服务不够丰富,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还不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繁荣发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任务十分繁重而紧迫。

  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是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文化发展与科技进步紧密相连、如影随形。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演变,我国互联网也在加快发展转型:信息传播形式已由文字为主向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态延伸,网上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已占互联网流量50%以上;应用领域已由信息传播和娱乐消费为主向商务服务领域延伸,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服务模式已由提供信息服务向提供平台服务延伸,以博客、播客为代表的WEB2.0服务模式日渐成为网站主流配置;传播手段已由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延伸,手机上网成为新潮流,手机网民规模已达2.33亿。网络新技术、新业务的广泛应用,必将深刻影响我国网络文化的发展进程。现在,世界各国都把互联网作为提高文化生产传播能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和载体, 采取各种措施谋求优势地位。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网络文化影响力、竞争力都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传播优势, 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

  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是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迫切需要。在我国网民当中,青少年占大多数,他们的思想倾向、文化情趣、综合素养如何,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由于多方面复杂原因,网络色情、暴力、赌博、诈骗等问题屡禁不止,网络谣言、网络“推手”、网络恶搞、网络低俗等现象屡遏不绝,一些低俗有害信息时有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广大群众反映十分强烈。我们必须本着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