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家人眼中的华君武:情趣…
长沙发现曾国藩长子清末…
阎宇:说说我眼中的老爸…
评:薄熙来眼中的“精神…
长子胡德平披露:胡耀邦…
“八0后”眼中的“海派…
佛山千人表演咏春拳 由…
一个警察眼中的修脚女
这一年,一个个公众眼中…
我眼中的微软激情文化
最新热门    
 
长子眼中的寒春:她是普通人 父母都崇拜毛泽东

时间:2010-6-19 11:12: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19日电(张中江)18日上午,寒春追思会在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举行。寒春子女、同事等共同回忆了这位中国第一张“绿卡”获得者的传奇人生。

  据介绍,2010年6月7日凌晨3时,美籍专家寒春因腹部疼痛,在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急诊室就诊。当天下午6时,寒春休克丧失意识。经抢救无效,于6月8日凌晨3时25分,心脏停止跳动。得知寒春去世的消息后,她的老同学杨振宁等人纷纷致电表示哀悼。

  18日,包括寒春子女、生前同事等数百人团聚一堂,追思这位传奇女性的一生。

  同事眼中的寒春:艰苦朴素 半头砖垒成办公桌

  寒春在中国生活工作了62年之久。在她的中国同事眼中,始终保持艰苦朴素本色是寒春的优秀品质之一。追思会当日,几乎每个人都要谈两句那张著名的“砖头办公桌”。

  北京市农场局老局长邢春华回忆说,寒春的工作需要画图。于是她就捡一些半头砖,架起来以后放上五合板,再铺上床单画图。她艰苦朴素的作风,真是为人师表。

  花甲之年的寒春,依然每天骑自行车代步,即便从郊区到北京市区会客,亦是如此。

  邢春华还说,寒春讲话特别直爽真实,平时特反感官话、套话、马屁话。

  一位曾经在三边农场和草滩农场与阳早、寒春二人一起工作过的老人则回忆说,自己是1955年参加工作的,之后和这对夫妻一起工作多年。当时这两人所住的,是两间很简陋的土木结构房子。两间房,总共是36平方米,他们要住六个人。而且,餐厅、厨房、卫生间都没有,他们几口人于是就上下铺住着。

  在吃的方面,这对外国专家都是和大家在一个食堂吃,也没有特殊待遇,每天都排队打饭。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志介绍说,阳早、寒春一直住在平房。其实有关部门也准备了比较好的房子,但他们不去住。后来他们住的平房地下返潮,几个子女帮着做了很多工作,老人才同意把平房整理了一下。

  机械部老部长何光远也回忆说,自己第一次看到他们住的房间,感觉太寒酸了。沙发一坐就扎屁股,弹簧都出来了。

  何光远还表示,阳早寒春夫妇非常艰苦朴素,工作上又非常刻苦认真。

  长子阳和平:母亲是普通人,我上学也“走过后门”

  为什么阳早、寒春夫妇留在中国这么多年?

  寒春长子阳和平当天表示,很多人讲他们艰苦朴素,他们是理想主义者,还有人把他们描述得非常高尚。其实,他们也是很普通的人。自己上西安中学也是“走后门”去的。刚去的时候还以为自己是考上的,后来发现同学们成绩都比自己好。

  阳和平表示,自己的父母信仰的不是“拜物教”,不是物质上的东西,追求的不是名和利,崇拜的不是物质上的享受。

  他们所追求信仰的,是理想的东西。但不是一个乌托邦的理想,信仰的是共产主义,崇拜的是毛泽东,他们所追求的是全人类的解放。

  阳和平说,他们那一代人,生活上非常艰苦,但心情上特别幸福。通过全人类的解放,通过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提高,他们自己也就得到了幸福、安慰和回报。

  阳和平发言后,阳早、寒春的亲属共同演唱了两首歌曲。这些歌曲是阳早、寒春在陕北西安经常哼唱的,他们从小听到多次,至今仍然很熟悉。

  第一首是由中国民歌改编的歌曲。“原子弹它落下来,我说是个大西瓜”,歌词朴实,透出这对老夫妻当年的豪情和乐观自信。

  第二首是美国名曲。“Swing low, sweet chariot,Comin' for to carry me home.”

  ……

  寒春,这位经历传奇的老人,在亲人的歌声中“回家”了。

  寒春生平

  寒春(Joan Hinton),女,1921年10月20日出生于美国知识分子家庭。美国芝加哥大学核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曾参加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工作。

  1948年到达延安,从事奶牛饲养和农具革新。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深得民心的实践震憾了她。她敬佩毛泽东,坚信共产党一定能实现解放全人类的理想,立志为此理想奋斗一生。

  1953年到达西安。在草滩农场参与建立新中国早期奶牛场和研制奶牛场机械的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