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非遗保护将配套优惠政策…
保护非遗,需要科学态度
南京认定首个非遗生态保…
调查:从端午节“打包”…
中国非遗保护逐步迈入全…
南京中山陵“申遗”工作…
警惕“非遗”申报走上功…
中国“非遗”保护让更多…
非遗产业化如何避免山寨…
北京市每年补贴市级非遗…
最新热门    
 
“非遗”让黄河号子受到重视

时间:2010-6-19 11:13:00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理、归纳,经过分析后,再有针对性地找老河工座谈。”李富中说,也不知道那个时候走访了多少老河工,进行了多少个夜晚的归纳。

  “2002年11月,祖父去世了,他走之前也没能看到黄河号子拍摄完毕,这是让我最遗憾的事。”李富中说,2003年,经过一次次紧张的拍摄,黄河号子终于完成了拍摄,这也为后来的申遗工作保留了第一手资料。“最早,武陟县打算将黄河号子、土硪号子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孟州文化部门也想申报。”李富中说,考虑到“两号”的行业特色和优势,黄河河务局决定将黄河号子、土硪号子、船工号子三号合并,统称为“黄河号子”。2008年6月7日,黄河号子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入“非遗”名录,黄河号子成为美好记忆

  在河南省文化厅的一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书”上,对黄河号子申报成功后的保护做了详细的部署。首先是不断收集号子资料,再充实完善,收集、保存历史上在复堤、筑坝中使用的各类工具;有计划地培训、组织青年职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号子练习;对黄河号子进行广泛宣传,将其编排成文艺节目,作为在黄河风景区的表演节目,既传承了“号子”,又向世人展示了黄河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黄河,了解黄河文化。

  “我似乎又看到了黄河上百舸争流,‘号子’气贯黄河的壮观情形。”李富中也希望能将黄河号子的影响力扩大开来,让更多的人了解黄河号子。

  5月23日,记者迈进花园口景区的大门。据景区导游杨阳说,一年前,黄河号子开始表演时,吸引了不少游客,当时河边的广场上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喂来,咳,喂喂来,咳……”领喊的声音开始婉转高亢,慢慢转为急促紧凑,应喊号人声音雄厚激昂,一应一和。随着抑扬顿挫的号子声,十几个河工装扮的人高高举起手硪,再重重落下,将长长的木桩打入地上。手硪表演后,是极富观赏性的土硪号子表演。最后表演的是抢险号子,身着清代河工服饰的表演者脚步紧凑,走路生风,使人仿佛回到了紧张的抢险现场。如今,我们只能从一些电视新闻报道的画面中看到当年演出的场景,尽管黄河号子的表演洋溢着浓浓的黄河文化气息,但它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就是了解它的人越来越少。

  “黄河号子,我的理解不仅仅是黄河河工们的号子,其实在我们这地也喊号子,跟你说的那个黄河号子差不离。”53岁的马国兴是黄河桥北老庄村人,对于黄河号子,他并不陌生。“不光黄河河工抢险时喊号子,我们农村干活时,大多是集体劳动,为了统一行动,也要靠号子指挥,而这些号子大多是现场编词,朗朗上口。”

  在花园口镇的几个村里,我试图找到一些还能喊上几句号子的老人,但一无所获。一位在饭店门口晒太阳的老汉弄清楚来意后笑了:“现如今谁还懂那些号子?都是大型机械干活,不管是黄河号子还是劳动号子,用的人少了,自然懂的人就少了。”

  几千年来,黄河河工和黄河两岸的人民在与天斗争、与河斗争的艰难历程中迸发出呐喊,这就是传承千年的黄河号子。黄河号子既是劳动者能力的表现,也是本地区或本行业悠久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抢险复堤场面和民间施工时的号子声逐渐淡出。“黄河号子”曾响彻千里长堤,而现在掌握黄河号子者寥寥无几,愿意去倾听、了解黄河号子的人更是屈指可数,这或许就是黄河号子淡出人们视野的原因。

  “我目前只能尽量培养两个侄子对黄河号子的兴趣,希望他们能够学会。”李富中感叹说,“漫漫申遗路走到一个站点,其保护之路才刚刚开始……保护黄河文化遗产,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情还有许多许多。”(全文完)

  □记者 朱金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