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各地争夺赵子龙故里 大…
热闹的赵子龙故里之争,…
蒋子龙:相对于网络,我…
蒋子龙:欣赏韩寒的话语…
争抢赵子龙,不如建常山
最新热门    
 
蒋子龙们的黄金时代过去了?《农民帝国》获文学奖

时间:2010-7-3 10:52:42  来源:光明日报

  李建军,文学博士,文学批评家。有专著《宁静的丰收》、《小说修辞研究》、《文学因何而伟大》等多种。曾获“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第一届勤英文学奖·青年学术奖”等。

  1

  自打进入互联网时代,尤其是自从手机成了绝大多数人的体外器官之后,手写的书信,便越来越少见了。是啊,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多么便利,多么迅捷,谁还会辛辛苦苦一笔一划地用笔写信呢?谁还有耐心等待几天的时间,让自己的信慢慢腾腾地抵达收信人的身边呢?

  然而,我最近却意外地收到了一封手写的来信。

  更让我意外的是,写信人竟然是我素来尊敬的蒋子龙先生。他在手札里这样写道:

  建军先生:近好!

  我意外地得到了一本去年第五期的《小说评论》,读到您评《农民帝国》的文章,有惊喜,有感动,获得了醍醐灌顶般的教益。在您的褒扬中我受到鼓舞,也悟出了自己的弱点。能收获一篇您的评论,《农民帝国》就没有白费力气。

  前不久刚在《文汇报》上读到一篇颂扬您的长文《文学批评因何而伟大》。我一直喜欢读您的文章,这回算知道您是怎么做学问的了。为了写这篇文章读了多少资料啊!心里感动禁不住要表达,不多占时间,再次感谢!并祝时祺!

  蒋子龙顿

  201 0.4.1 6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蒋子龙,当代著名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天津市作家协会主席。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曾在新时期文学初期引起全国性轰动。还著有长篇小说《人气》、《空洞》等,均引起很大反响。

  2

  2009年,由于担任《中国作家》杂志“鄂尔多斯文学奖”的评委,我有幸较为细致地阅读了蒋子龙先生的参评作品——长篇小说《农民帝国》。老实说,对他的这部作品,一开始,我并没有存太高的期望。原因是:外在的,他面临着所有中国作家都几乎很难超越的障碍,即对外部的“规约框架”的突破;内在的,他必须克服自己固有的写作模式的局限,而这,在我看来,难度也非常大。我想,这也是别的一些学者和批评家的看法。我们的莫名其妙的偏见是:每一代作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而蒋子龙们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由于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经验的局限,他那一代人已经无力把握和叙述当下这个无比复杂的时代了。不仅此也,有的学者甚至将当代文学的改道易辙,衰萎不振,归咎于以蒋子龙为代表的“改革文学”的阻滞。蒋子龙先生肯定不能接受这样的诬枉之论,但是,我没有看到他恼羞成怒地咒骂批评家,没有揣度批评家的动机和居心。我以为,这种任人评说的宽容和平静,体现着一种良好的教养和风度。蒋子龙先生用厚重的创作实绩,证明了他的才华和实力,证明了“改革文学”既不是无法绕过的礁石,也不会阻挡探索者自身前行的脚步。

  完全没想到的是,《农民帝国》令我惊喜,这是一部了不起的杰作。它获得“鄂尔多斯文学奖”的大奖,实在是实至名归。它不仅在小说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而且在对当代生活的把握和理解上,也达到了成熟的境界。为了更完整地理解这部作品,我找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更为完整的单行本,又津津有味地读了一遍。一般来讲,重读才是对作品最大的考验——只有经得起重读的作品,才有可能是站得住的好作品。

  为了更有效地描述我的阅读体验,为了沿波讨源地探寻蒋子龙创作的跃迁轨迹,我又从图书馆借来了多卷本的《蒋子龙文集》,重新阅读了他的几乎所有作品。最后,我写了一篇题为《新国民性批判的经典之作——论〈农民帝国〉》的长文,较为深入地探讨了这部小说的叙事风格,以及作者对现实和“ 新国民性”的思考和批判等问题。我没有想到子龙先生会读到这篇文章,更没有想到他读了会有那样的感受,会写信来表示他的谢意。

  我上高中的时候就读过蒋子龙先生的作品。他的通脱、明快、朴实的叙事风格,深刻地影响了一个年轻读者的文学趣味;他的作品所包含的充满激情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以及人物的不愿循规蹈矩的个性和敢于挑战的姿态,也极大地影响了一个文学青年的内心生活。确实,蒋子龙先生在我们那一代遍及各行各业的文学爱好者心中的地位,一点也不比“八零后”作家在他们的粉丝眼中的位置低;他的作品所产生的影响力,则是“尿不湿一代”永远无法想象的—— 要知道,在那个百废待兴、思想解放的时代,文学不仅负载着许多青年的美好梦想,而且还起着为生活导夫先路的作用。

  然而,我见到蒋子龙先生,却是很晚的事情。大概是200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