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汉王科技被起诉 电子书…
新闻出版业发展呈六大趋…
浅谈知识管理环境下情报…
文化人才发展战略:“四…
王文章:加快文化与科技…
评:“低俗文化”成为网…
改地名能“拉动内需”,…
甘肃原生态民歌:“花儿…
李长春:保护发展文化遗…
蔡武:传统文化是城市发…
最新热门    
 
民歌发展被批“千人一嗓” 唱法单调缺少个性

时间:2010-7-3 10:52:4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正月里闹元宵,金匾绣起了……”

  “阿哥阿妹情意长,好像流水日夜响。”

  ……

  相信听到这亲切的旋律,都能唤起大家心底对中国民歌最美好的怀念。可近年来,民歌并没有得到太多新鲜血液的补充。人们所传唱的更多仍是郭兰英、宋祖英、彭丽媛等艺术家们曾经的经典作品。而今,千人一嗓、曲目单一等问题在民歌发展中突显出来。

  问题:

  唱法单一 创作匮乏

  刚刚结束的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民族唱法比赛,集中反映了当下民歌出现的问题。其中观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是“千人一嗓”,总觉得歌手唱歌的声线都一个样,没有特色,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对此,有专家指出这是因为很多民歌手都不认为确立个人的风格很重要,而以能够模仿别人的演唱为荣。还有专家表示,歌手的风格往往根据观众的喜好而转变。比如大家喜欢宋祖英,就可能会有很多“小宋祖英”出现。更有人则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太强调唱法的规范和统一,才造成了选手唱出的歌千篇一律。

  以上问题,其实和当前民歌的教育不无关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词曲作者徐沛东感慨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没有民歌教育,反而那时民歌的风格流派很多。现在老师们也不希望学生都一个样,但教的却是一样的。学生在接受过程中不自觉地就把技能量化归类了。”那么,通过怎样的教育方式才能让更多的人唱好民歌。身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兼西安音乐学院院长的赵季平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一定要深入民间,贴近生活。“我从陕北调了一位在民间演唱40多年,占有丰富民间资料的老人到西安音乐学院执教,专门贯彻我的教学思路,收效甚大。”据赵季平介绍,自己能有今天的音乐成就,与20多年在地方剧团排演民间戏剧秦腔的经历密不可分。他反复强调:“教育很重要,民歌不能只学技术,要贴近生活。演唱者不能到最后只创作出小众的、自得其乐的作品,唱出的应该是百姓心中的话。”

  在本届青歌赛民族唱法比赛中显现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民歌曲目的单一化,甚至比赛中出现十几人唱同一首歌的现象。其实相对其它类别,民歌的创作题材并不少,可为什么近几年新的民歌作品却那么少呢?要解决这个问题,赵季平认为创作者必须要深入民间,杜绝闭门造车的状况。在民间采风、向生活学习对新民歌的创作非常重要。另外不能一直走模仿道路,要在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继承与创新。

  对策:

  深入民间 走向国际

  民歌要获得长足发展,作品的质量过硬是前提。然而近些年能被广为传唱的好民歌作品却很少。其中原因除了之前反复提到的创作上远离民间、远离生活外,著名歌唱家王宏伟认为还缺少创作者的真情实感。

  与此同时,王宏伟还强调光有质量还不够,歌手自身的素质高低也很关键。“歌唱演员一定要带给观众美的享受。同时心态要摆正,要把自己放在一个为国家为老百姓,而不是只为自己歌唱的位置上。另外不能只唱一种风格的作品,要不断学习,博采众长”。

  此外,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和热爱则是更需要被关注的。这决定着民歌的受众层面能否进一步拓展。那么,如何能在被流行音乐垄断的年轻人市场上争得席位?赵季平认为,一是要创作出符合生活、贴近青年人的作品;二是要在流行音乐中充分加入民族音乐元素,让他们感受民族音乐的丰富多彩;另外,媒体对民歌的宣传普及作用也不可忽视。

  “仅仅扩大国内影响力还是不够的,还必须齐心协力开拓海外市场。”赵季平说,“近些年来,中国民歌已经逐渐开始在国际舞台上显露光芒。这是从国家到民间群策群力的结果。首先是艺术家们做了大量工作,像宋祖英、王宏伟、谭晶都相继在国外开办演唱会。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也愿意把资金投入到民歌宣传发展中来。还有国家文化部、外联部也在积极联络,促成民歌走出国门。”对此,多次在国外举办演唱会的王宏伟感触颇深。他认为中国的民族音乐在世界舞台上有很高的地位,特别是会得到广大华侨的感情共鸣。“相对于更具中国历史文化韵味的传统戏剧,质朴的民歌更容易被外国观众接受。”

  李曦曦 胡佳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