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占卜 >> 八卦 >> 正文
政府不支持新兴行业 宠…
政府对小贩要进行疏导
负责人的态度其实就代表…
忠县民政局、黄金镇政府…
政府信息无真制约则无真…
与民众同呼吸,政府应摘…
26期地方政府债券顺利发…
地方政府债券二级市场交…
经济危机中企业和政府该…
政府办科员工作总结
最新热门    
 
政府调结构为何总是弄巧成拙

时间:2009-9-8 20:36:04  来源:风水网
  最近几年,政府三令五申一直要求调结构。之前的宏观调控有保有压,目的在调结构;这回碰上金融危机,经济不景而转产代价低,于是政府又要求调结构。结构失衡当然应调整,没有人会反对;而分歧在结构由谁来做主调。是由政府调还是由企业调?最近看报纸,多数观点是主张由政府调,据说理由是市场会失灵,政府不出手结构理不顺。

  说市场会失灵是对的,但说它是结构失衡的原因我不同意。不错,企业要追求利润最大化,高回报的项目谁都会想上。市场瞬息万变,而厂商很难掌握充分的信息,需求变了,生产却不能马上转,于是供大于求,生产往往会过剩。然而这与结构问题无关:有的产业发展过头,有的产业发展慢,这绝不是市场的错。相反,我认为是政府缺位或干预不当的结果。

  不是吗?前些年,政府说基础设施薄弱。可基础设施薄弱是谁的错呢?据我所知,基础设施中多数都是公共品,公共品原本就该由政府投资,政府投入不足而造成短腿,这明明是政府缺位,我们怎能怪罪于市场失灵?近几年煤电油短缺,政府说是高能耗产业发展过快。骤然听似乎有理,但细想则不然。倘若政府当初不限制能源价格,高能耗产业无利可图,这些产业能单兵独进吗?

  主张政府调结构的学者,不知是否想到过下面三个前提?具体说,若让政府调结构,第一,政府要知道什么是好的结构;第二,政府官员要比企业家更懂得尊重市场规律;第三,用行政手段调结构要比市场机制更有效。若此三点成立,政府调结构顺理成章,我当然无从反对。问题是,以上三个前提站得住吗?左思右想,我觉得大有疑问,而且至今未见有令人信服的论证。

  关于第一个前提,政府知道什么是好的结构吗?我看未必。虽然理论上好说:“按比例发展”。但现实中究竟按怎样的比例,政府怕是也不知。比如上世纪末,政府说电力过剩了,要控制上电厂,可时隔两年电力却全面短缺,到处拉闸限电。本世纪初政府还说粮食太多,要求农民调结构,可2004年粮供又突然变得紧张。由此看,政府并无先知先觉,对什么是好的结构,政府其实也拿不准。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经济学说市场可能失灵,政府也可能失败。

  关于第二个前提,我的观点更明确:政府的官员不可能比企业家懂市场。想想吧,一个在办公室看文件、听汇报;一个在第一线摸爬滚打,眼观八路,耳听四方,你说谁更懂市场?再说,企业家拿自己的钱投资,真金白银,一旦失败则血本无归,有切肤之痛,怎敢无视市场规律呢?相反,政府官员高高在上,总认为自己可呼风唤雨,可改变市场规律。前两年,肉禽价格上涨摆明是供不应求,可政府却硬是控住价格不让涨。而能源短缺政府也不放开价格,却一味指责钢铁、电解铝等发展过快,甚至不惜用行政手段打压,请问这是尊重市场规律吗?

  关于第三个前提,我的看法,在公共品与公共服务领域,行政手段不仅可用,而且必须用。但对调结构而言,行政手段则断不可取。行政手段的特点是下猛药,见效快;而缺点是一刀切,容易顾此失彼。还是以能源为例。其实,能源短缺不一定是钢铁业发展过快;也可能是能源业发展过慢。若政府先入为主,用行政命令强行关闭钢铁企业。国企被关还好说,若是民企,投资损失谁弥补?还有,关谁不关谁若由政府定,大权独揽,寻租行为必屡禁不止。

  是的,就资源配置的效率论,行政手段肯定比不上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强调的是价格调节。价格作为资源配置的信号,只要政府不管制,价格涨落自会引导结构调整。比如能源价格放开,价格必上涨,价高利大,企业就会加大能源投资,供应会马上增加;同时,价格上涨,高能耗企业必然节能,否则成本上升,企业承受不了就得关门。如此一来,长线缩短,短线加长,而且由市场优胜劣汰,公平合理,岂不善哉!

  写到这里,忽然想到与调结构有关的两件事。一是珠三角的“腾笼换鸟”。很多人以为,这次珠三角企业大规模外迁是由政府主导,对“腾笼换鸟”多有批评。其实,我认为这看法是错的。曾多次参加广东省长座谈会,知道政府确有调结构的想法,而且由来已久。但这次结构调整纯属市场所为,绝非政府操纵。众所周知,珠三角主事加工业,两头在外,赶上金融危机出口受阻,产业不调则将坐以待毙。机缘巧合,作为政府,这次充其量只是顺水推舟而已。

  另一件事是家电下乡。政府补贴家电下乡,意在拉动内需保增长,动机没有错。但从结构调整看,此举却非上选。我理解,政府补贴家电,大概是认为家电发展不足,或是认为农民急需家电。可我的观察并非如此。上星期我在湖南调研,就听说有不少农民购买家电后又转手卖到城里,他们买家电,不过是为拿政府的补贴。与其这样,政府何不直接发购物券呢?让农民自行选购,买家电还是买化肥悉听尊便,这样既可满足农民需求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