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驳斥某网友写的《孔子的…
孔子到底长啥样?民间发…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郭于华:试论民俗学的社…
中国学者探讨用孔子与国…
周润发演孔子很“靠谱”
周润发自称和孔子背景相…
从《论语》看孔子的心智
试论中国帝王文学
唐代贬官制度与不平之鸣…
最新热门    
 
试论孔子的“生态伦理智慧”及现代意义

时间:2009-8-8 16:53:20  来源:不详
然界的万事万物按其固有规律来运行,年有四季,月具圆缺,春花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达到天、地、人的和谐共处.除了人们必须主动地积极地认识自然规律以外.还必须按照(或日遵循)客观规律办事.虽然受时代和文化的局限.孔子关于规律以及如何循律面动没有形成象伦理道德那样丰满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只是一些零散的些许言论,但透过他的所言之字里行间、所行之举手投足,还是可以清晰地窥视出孔子的生态伦理智慧。关于农业生产.孔子坚决主张上下一致,勿违农时,适时而作.在孔子那里.客观规律的作用是表现在方方面面的.捕猎、农耕、园艺等等皆然.当樊迟向他请教“学稼,子日:‘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日:‘吾不如老一’rpsl“稼”与“W都有技术问题.即规律性问题.“老农“老圃”热能生巧,深知此道.当然就是指知律依律了.象“使民以时”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启蛰不杀”“方长不折”等无不体现出孔子那超人的.智和和谐生态、以利万物的胸襟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孔子并不是在一般意义上提出和倡导则法自然,而是在道德的层面、审美的高度来评价对自然规律之遵循的。“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Gel.这里的.天”并非指神秘之“天,、上帝之“天”,而是指客观之“天”、自然之“天”规律之“天“.“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W。尧、舜皆为圣人。既为圣人必有大德于民、于天下,故而“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依自然规律而“为”.而非违背规律而“强为.“乱为“这一点从禹疏而治水成功的故事中便可见其端底.在孔子那里,则法自然不仅仅是一种工具理性,更具有价值理性意义.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相安相依,子子孙孙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蓝天白云.清风细水.粮丰物茂。真可谓其乐者触融也.这种超然于物外,着眼于“远虑”的大智大旅.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宝库中一枚璀灿的明珠.至今仍在熠熠生辉.孔子的生态伦理思想真可谓“上律天时.下袭水土”C}e1若能依此而行.则人类社会必能迎来新的曙光.
在孔子看来.尧和舜的伟大就在于他们不将主观意愿强加于自然,而象天地那样“无为而治,,所以孔子提倡“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M._。后来思想家们的“能象天地是谓人”De〕和“万物之形虽异,其情一体也。故古之治身与天下者.必法天地”WI等思想都是从这里得到启发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孔子的上述思想是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人与自然的理想关系:人成为宇宙的一部分,大自然为人格化的大自然,人与大自然同一节律,具有了大自然“四时行焉.万物生焉.万虑万能的效应。人类的历史总是以有生命的人的存在为前提的,而人的生命存在,又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作为一个重要条件。
三、孔子生态伦理智慧的现实意义
凡人皆需与自然共处.古今中外.贤与愚者皆然。在孔子那里,由天、地、人相协调发展所构成的理想状态,成为后人(特别是中国哲人)追求的最高境界—从修身、立命到治国为政.孔子的生态伦理思想是充满智慧和富有启迪意义的。
首先,要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视为一种道德关系,其间的确存在着价值选择的问题。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存在着的各个物种之间是平等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而不是某类更高明一些、更神圣一些,人类只不过是自然存在大家族中的普通一员.过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于是就骄傲了起来.仿佛人类可以主宰一切,握有对其他自然存在物的生杀予夺之大权。为满足自身的欲望,无视或扼杀自然界中其他物种.导致物种快速灭绝,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被无情打破。最终人类在不得不喝下自酸的苦酒后,才明白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极端重要:自然界中每一物种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的合理性,既是自身的存在,也是其他物种存在的需要.生物之间通过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补偿和相互协调.才能共生互利.这种彼此相协调、相依存的关系是客观的,不以任何某一物种的意志为转移。这就要求我们人类自觉矫正认识.主动采取措施,充分尊重其他物种的生存和发展权利;要求人类自觉地以道德的视觉审视自然界.确立与自然万物共生共存的大生命观.积极主动地为保证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而努力.
其次,正确认识自我.甄别技术进步的善恶。恶化的环境已经向人们昭示:现代工业文明具有善恶二重性。现代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的确极大地改善和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我们能否认为凡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必定给人类带来繁荣、幸福和欢乐呢?凡是满足了人的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的科学技术就一定是“善”呢?当然不是!应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肉体与精神和谐的关系来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类的魅力.如果忘记科技实践活动应该具备天、地、人生态伦理意义时.科学技术的功能就会被自私、狭隘、短见、孤立的功利所扭曲,最终导致人与自然失谐,人与人失调,人自身肉体与灵魂的分离,出现“他人是自己生存的狼”、富人抢穷人的饭碗、成人掠夺孩意的财富、祖代断子孙的生路等等人类所恐惧的局面。而这些可恶可僧又可怖的结果的出现.其根源就在于人类在自身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丢失了伦理约束,由一个伦理的社会的人堕落成为一个纯自然状态下的人.孔子的生态伦理智慧.启迪人们只有保持.可与天地参”的祟高道德境界,才能真正解决我们在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所面临的二难选择.我们要发展,因为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气但发展就必定要以资源的消耗为代价。面对有限的资源.我们应当在重视自身利益的同时,也无权忽视他人的生存和利益.更无权提前预支子孙后代的基本生存资料。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把握适当的发展速度,另一方面要充分珍惜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杜绝浪费,避免污染环境.充分开发可再生资源,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生共荣。
第三.要从生态伦理的高度来认识自然、探究自然,并按自然界的客观固有规律办事。自然界是一个有着自身客观规律的有机整休,人类在求得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只能以遵循自然容砚规律为前提。如果忽视或失去这个前提.那么必将动摇人类自身生存的基础.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以自然界为生存基础,一旦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了,受害的决不仅仅是人类以外的其他物种。近年来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给人类生存所带来的灾难就是最好的注释。水土严,傀失、臭氧出现空洞、温室效应加剧、酸雨叔叔降落、水质下降水源枯竭等等,都使人们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面临疾病与死亡的威胁。面对严酷的现实.我们必须认真反思.重新认识人类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充分遵循自然规律,摒弃人类中心主义.以生态伦理智慧来指导我们的行为.走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第四,充分珍惜自然资源也是孔子生态伦理智慧拾我们的有益启示。在孔子看来,人类的生存状态与环境质a是息息相关的,与自然界所能够提供给人类消费的资源是密切联系的.那么.人类要想子孙万代永享太平,持续发展繁荣.就必须保护好自然资源,珍借和节约资源。既然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人类就应该象尊重自己一样尊重自然生态的存在权利,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然资源。尽管囿于时代,孔子的生态伦理智慧还只是一抹亮色而已.但却足以警示后人.人必须与自然和谐共处,人类对任何一种自然存在的过度攫取和肆意挥霍,都终将得到大自然的报复,迟早要自饮苦酒。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资源困惑也越来越突出:物种资源急剧减少,矿产资源几近枯竭.植被破坏严重,土地沙化,自然灾害肆虐,空气严,污染.城市垃级和噪声等等已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人类要想在未来的世纪里与大自然和睦共处,共生共荣,就必须积极主动地对大自然投以伦理关爱.珍惜资源,节约资源;取予有度,消费有节;并且要尽可能调动人类所特有的伦理智慧,利用科技手段,.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可再生资源和非耗竭型资源,发展环保产业,维持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唯此,才是维持人类社会持久发展的必由之路,才是保证人类与自然互利共生,协调发展的正确途径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