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论《阴阳八卦》的科学性
论《周易》与中国文化轴…
论《周易》与中国文化轴…
浅论李清照在词史的地位
论《红楼梦》中贾宝玉形…
真骨傲霜:浅论苏轼的文…
试论《恒先》的“自生”
“诗无隐志”章与荀学 …
孔子论《诗》与《孔子诗…
再论《算数书》与《九章…
最新热门    
 
浅论《聊斋志异》中的情爱故事与女权意识

时间:2009-8-8 16:53:21  来源:不详
务.于是,在《聊斋》中就有了林氏暗度陈仓,将丫头推上坚决不愿纳妾的丈夫的床;江城改恶为善后为丈夫钟意的芳兰"出籍";奇妒的连氏四十无子也不准丈夫买妾,侄儿辈在叔叔中风后乘火打劫,"牛马杂物,竞自取去",连氏只有痛哭的份儿.所以她在临死时告诫女儿和孙媳:"汝等志之:如三十不育,便当典质钗珥,为夫纳妾.无子之形状,实难堪也!"毛氏"不育而妒.嫂每劝谏,不听,曰:’宁绝嗣,不令流眼送眉者忿气人也!"当她打算过继兄子,兄长使出激将法,有意让儿子说不愿,还教儿子对婶婶说:"待汝死后,何愁田产不为吾所有."惹得毛氏大怒,"立召媒媪,为夫买妾" ⑦ .这类故事中的正妻因无子嗣,受尽苦楚,不得不为夫纳妾,乃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丈夫纳妾对妻子情感上的伤害,必然深深震撼着蒲松龄的心灵,因此他也在谋求女性在子嗣问题上的超脱:翩翩与罗子浮在山中生子后,将思家心切的罗送走,罗父子再去寻翩翩时,只见"黄叶满径,洞口路迷";荷花三娘子,云萝公主,颜如玉,青娥,芳云,房文淑等都在生子后悄然离去 ⑧ .蒲松龄在构思她们的故事时,曾感叹:"混迹人间,狎生子女,则居而终焉,亦何不可 乃三十年而屡弃其子,抑独何哉 异已!"实际上这是故为狡黠之笔.这些女性都是神仙一流人物,她们当然可以不受世俗情感的困扰,而蒲松龄在对她们行为的描写中,不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世俗女性对她们的超然之行的欣慕之情吗
女性如不能与丈夫白头到老,就还要面对守节问题.《聊斋》对此的描写和态度也显得十分矛盾.一方面,《金生色》,《牛成章》,《金姑夫》,《乔女》等篇赞扬不事二夫的烈女,责骂惩罚再醮之妇;另一方面,《青梅》,《吕无病》,《冤狱》,《霍女》等篇却又写寡妇改嫁理所当然.细读这类故事,就会发现蒲松龄不是一般性地反对寡妇改嫁.那些因改嫁受到他责难和惩罚的女性,都是丈夫死后不顾亲老子幼,只顾自己的家伙,她们甚至"货产入囊,改醮而去",不给孤儿老人留下一点活路,完全丧失了人性,无论何人对此在感情上都无法接受和原谅,因此,蒲松龄对她们的否决不能说仅仅是道德礼教层面的,更是人性层面的.也正因为如此,蒲松龄对那些没有亲老子幼问题的寡妇改嫁不持反对态度,这不仅在《聊斋》中可以看出,《聊斋文集》中还有一篇《代人遣侄女再醮启》,在这篇启文中,蒲松龄将妇女改嫁渲染得如此欢快美妙:"江柳拖金,辨云天于春树;花铃护玉,嫁桃李于东风.赤绳联两姓之欢,乌羊系千年之好.同车彼美,鸣凤其昌……"."从一而终"信条本身的不近人性,不合情理,就这样在蒲松龄对女性的宽容和理解中被化解了. 
可以说,在同时代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中,对女性生存状态持如此同情,体谅乃至焦虑之情的,实无人能望蒲松龄之项背! 
三 
蒲松龄对爱情,婚姻,家庭的关注与描写,实际涉及了人类一个最古老的问题——男女性之间的地位问题.我们来看《聊斋》中被何满子先生称作"女人驾驭男人的恶之花"的作品《恒娘》:朱氏"姿致颇佳",与丈夫洪大业感情也不错.而洪纳妾宝带后,尽管宝带"貌远逊朱",洪还是"嬖之".朱因此不高兴,夫妇反目,关系疏远,朱氏痛苦不堪.后来朱见邻居家的妻子恒娘"姿仅中人",妾不仅年轻且"甚娟好",可邻居 "独钟爱恒娘,副室则虚位而已",朱便向恒 娘请教,恒娘教以"易妻为妾"之法,使洪逐渐厌恶宝带,朱氏夫妇间的关系遂恢复了正常.何先生认为"易妻为妾"的目的"就是自己变成一个应该对男性的有诱惑力的玩物……并努力使自己永远占有这被玩弄的地位" ⑨ ,这一主张与他的"驾驭男人"说明显格不入.恩格斯认为家庭"是以经济条件为基础的",在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需要妻子方面的一夫一妻制,而不是丈夫方面的一夫一妻制" 10 .蒲松龄隐约感觉到婚姻中经济地位的重要性,因此才会有我们在上文中述及的家庭中女子创业,男子仰成的描写.而在《恒娘》中他却有意回避了洪家夫妇各自的家族和经济背景,仅在洪"不敢公然宿妾所"一句中隐约透露了洪还不是毫无顾忌的.蒲松龄更多地从性心理的角度表现朱氏在性爱上强烈的排他性,手段当然不无可非,但从目的说,她要求"丈夫方面的一夫一妻制",即蒲松龄在《罗刹海市》中借龙女之口说的"妾为君贞,君为妾义",这其实也是争取家庭中男女平等与和谐相处的第一步,她的目标达到了.可以说,这已经是作为封建文人的蒲松龄所能设想的极限了. 
此外,《聊斋》中出现的男女平等的思想萌芽,还表现为蒲松龄对男女婚恋中"知己之情"的强调,有关论述相当完备,故不拟展开讨论. 
《聊斋》女权意识的躁动既有蒲松龄个人的原因,也有时代风气的因素,从个人说,蒲松龄穷困终生,口腹自役,长年设帐在外,家中只靠相濡以沫的妻子刘氏独立支撑,将四个孩子次第养育成人.蒲松龄对妻子的感激之情在《述刘氏行实》及多首忆妻,悼内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时代看,清代虽也强调礼教,但由于受晚明市民观念余波之浸淫,也因满人的习俗,对女性的禁锢及评价已远非明代那么严苛.我们只须看《明史》和《清史稿》的《列女传》,即可略见一斑.《明史》开头就是"妇人之行,不出于闺门",而《清史稿》则是"积家而成国,家恒男妇半",对女性地位已有观念之异.《明史》言明代烈女"不下万余人",而《清史稿》则说清代烈女"都数千人",其中还有三分之一以上是顺,康年间海内战乱兵祸未定为免受辱而自尽者,这是数量上的差异.再从入传的具体个案来看,明代烈女多为殉夫殉父,肝疗姑者,如京师刘氏被丈夫遗弃后,往松江寻夫,丈夫不准她入门,她就大哭:"良人弃我,我将安归 "自己找了一付棺材,每晚睡进棺材,前后几十年.一天,邻居失火,她干脆爬进棺材被焚而死.相比之下,《清史稿》突出赞扬的倒是女性的自强精神,如顺德周子宽犯罪,被刺配贵州,其妻随行,周死后,其妻又冒险负着丈夫的骨殖回乡,期间前后长达十九年,被乡人号为"女苏武" 11 .不仅平民女子有这种自立自强意识,官宦之家也不乏其例.康熙时的大学士桐城人张英,其妻姚氏不因丈夫骤贵而一改故态,一件青衣穿着数年,她还亲手缝缝补补,乃至亲戚家的人都把她误认为仆妇.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儿子张廷玉等亦都成材,连康熙都说:"张廷玉兄弟,母教之有素,不独父训也!" 12 两本"正史"都成于一班正统的冬烘先生之手,两篇《列女传》记的也都是堪为天下女性楷模的女子,但两者在思想观念上的差异竟然会如此之大,这恰恰为清代女性地位的微妙变化提供了一个小小的佐证. 
我们无意高估蒲松龄的女权意识,但绝不能同意《聊斋》是"男权话语"的主张.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落魄文人,在清代初年男权文化依旧占据社会中心的环境中,就能得风气之先,在自己的创作中表现出对女性的极大同情和理解,这是要有胆魄与卓识 的.民国初年修《清史稿》的胜国遗老们,不得不扭扭捏捏地承认清代女性地位比起明代有了改观;与之相比,蒲松龄不仅早出了两百多年,而且对女性的描写显得更为生动体贴,这尤具人类学上的意义.完全可以说,如果没有《聊斋》中众多活泼可爱的女性,就不会有吴敬梓笔下的沈琼枝,曹雪芹的晴雯,黛玉,李汝珍的唐小山.蒲松龄开启小说世界中女权意识之先,这一劳绩后人是不应该忘怀的.
注释及参考文献
①如马瑞芳先生《〈聊斋志异〉的男权话语和情爱乌托邦》,见《文史哲》2000年第4期. 
②以上人物均见张友鹤先生辑校《〈聊斋志异〉三会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4月新一版.下不赘. 
③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侠女》受唐传奇如皇甫氏《原化记·崔慎思》,薛用弱《集异记·贾人妻》等故事的影响,不同者是蒲松龄更具人情味. 
④参见《述刘氏行实》,《与王鹿瞻》,分别见《蒲松龄集·文集》卷五,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4月新一版. 
⑤见《蒲松龄集·文集))卷十,《俚曲集》. 
⑥如《青凤》,《聂小倩》,《水莽草》,《鲁公女》,《辛十四娘》,《西湖主》,《八大王》,《巩仙》,《张鸿渐》,《阿纤》,《竹青》,《锦瑟》等篇. 
⑦见《林氏》,《江城》,《段氏》等. 
⑧见《翩翩》,《荷花三娘子》,《青娥》,《书痴》,《仙人岛》,《云萝公主》,《房文淑》等. 
⑨《〈聊斋志异〉论析二篇》,出《汲古说林》,重庆出版社1987年11月版. 
⑩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66年6月版. 
11引例见《明史》卷303,《清史稿》卷508,中华书局1975年9月版. 
12马其昶《桐城耆旧传》卷12《张夫人传》,黄山书社1990年3月版,此条材料与《清史稿·列女传》中的相同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