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断代文学全集的学术评价…
《全宋诗》证误举例
上博简《诗论》与《诗》…
孔子论《诗》与《孔子诗…
论毛、郑《诗》学“正变…
论汉儒的意识形态建构与…
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与…
论郑玄《毛诗笺》对兴的…
墨家的传《诗》版本与《…
齐桓公时代《诗》的结集
最新热门    
 
《毛诗》及其经学阐释与唐诗文学价值

时间:2009-8-8 16:55:35  来源:不详
闷、失落、哀怨情绪要通过诗歌艺术抒发出来时,以男女譬君臣的艺术传统便成为他们创作的选择。李商隐《无题诗》隐喻的底蕴较为隐晦,而其所采用的比兴象征艺术却与《毛诗》经学阐释的“男女比君臣”策略紧密相关,李商隐自己就说过“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力均声同,德邻义比”[12]。朱自清说:“艳情之作以男女比主臣,所谓遇不遇之感。中唐如张籍《节妇吟》,王建《新嫁娘》,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都是众口传诵的。而晚唐李商隐‘无题’诸篇,更为煊赫,只可惜喻义不尽可明罢了。”[13]这些诗论表明,李商隐《无题诗》的抒情艺术渊源于《毛诗》经学阐释的“以男女比君臣”阐释策略,并因艺术才华与切身体验的生动融会而获得了千百年来读者的喜爱。李白则把“以男女喻君臣”的抒情艺术推进到相当完满的境界,如《感兴六首》之五[2]卷183:186,诗云:
  西国有美女,结楼青云端。蛾眉艳晓月,一笑倾城欢。高节不可夺,炯心如凝丹。常恐彩色晚,不为人所观。安得配君子,共乘双飞鸾。
  又如《长相思》[2]卷162:1684—1685: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溟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这两首诗整体构思不出《毛诗》经学阐释“男女譬君臣”策略所转换的创作方法,其君臣相遇的心灵独白被男女相思、相求、相怨的意象构思抒发了出来。《感兴六首》之五带有《毛诗》及其经学阐释的明显渊源,《邶风·简兮》:“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郑笺:“我谁思乎?思周室之贤者,以其宜荐硕人,与在王位。”[1]卷2之2:165李白诗的“西国有美女”即与“西方美人”形神莫二。《感兴》诗“配君子”亦与《毛诗序》“《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神髓一脉相承。萧士贇所说其“思见君子,尽心以事之,与共禄位也”[14]卷24:1389,不无道理。《长相思》更是把“男女譬君臣”的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诗歌抒写一种相思、相求、相怨的心灵曲折,更富有追求与失落所构成的情感张力,隐含在整体诗歌意境中的深沉心灵独白欲露而不显,象外而有象。故《唐宋诗醇》给予了很高评价:“不胜沦落之感。《卫风》(案:当为《邶风·简兮》)曰:云谁之思,西方美人。《楚辞》曰:恐美人之迟暮。贤者穷于不遇,而不敢忘君,斯忠厚之旨也。辞清意婉,妙于言情。”[14]卷3:245李白诗以天才浪漫、飘逸奔放著称,而他上述杰出的抒情诗,却是在虚构的男女相思、相求、相怨的浪漫故事中,向读者述说着自己的人生遭遇,倾吐着心灵世界哀怨不尽的苦闷,编织着自我命运的象征画面,尽管这一类诗依然不乏浪漫的想象力和美人云端的飘逸倩影,但其诗歌意境中浓郁的现实意味和痛苦的心灵煎熬,却使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灵魂的悲剧和审美的震撼。
  此外,尚有不少优秀的唐人诗篇,如张九龄《感 遇十二首》的汉上寻求游女,《望月怀远》中月光下的思念美人,孟浩然《万山潭作》月光下幻想的游女,杜甫《佳人》中日暮依修竹的绝代佳人,韩愈《送区弘南归》中的窈窕处子王妃,孟郊《出门行》中的云端美人,贯休《善哉行》中婉如清扬的美人等,构成了男女相求、美人相思的象征画廊,展示着诗人们想象力世界中男女相求、相思、相怨的万种风情,而这些风情画面的底蕴无不是植根于《毛诗》经学阐释土壤中诗人体验君臣遇合的艺术象征。这一类诗歌的比兴象征艺术手法跟叙事抒情、营造意境的其他艺术手法一样,也是把唐诗推向辉煌璀灿的艺术顶峰的重要手法,没有这种艺术,唐诗的辉煌就会减掉一分光彩,于此可见《毛诗》经学阐释“男女譬君臣”阐释策略转换为唐诗创作比兴象征艺术的重大价值。
  第二个类型是抒情言志的咏物诗。《毛诗》中的草木鸟兽虫鱼等,都被经学阐释赋予了特定的“义”,而这些事物的意义被阐释出来,主要依靠“兴”的方法。发展到唐代,在文学领域里,人们对比、兴的认识尽管主要源于经学阐释,但却完全转换到文学创作指导思想层面上来加以讨论了,产生了不少相关概念,如比兴、兴寄、兴讽、托讽、兴寓、寄兴等,这既是当下诗歌创作的理论概括,又是创作的理论指导。在这些创作理论指导下,唐代诗人创作了许多抒情言志的咏物诗,其中不乏名篇佳作。如陈子昂《喜马参军相过醉歌并序》讲的就是抒发自己的幽郁孤愤可以采用“比兴”手法,其《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提出“兴寄”,《修竹篇》则以环境描写渲染,以修竹形象寄托自己的人格追求。又如白居易《禽虫十二章并序》从理论上认为“诗义始于《关雎》《鹊巢》”,须借助于比兴方法,如《禽虫十二章》第五章[2]卷460:5245,白居易自注“有所感也”,其感触的意绪被寄寓在所咏事物之中,所咏的是美丽富贵的鹓鸾和丑陋低贱的乌鸦这两种地位悬殊的鸟儿,一旦被关闭在深笼里,它们的命运就同样不自由了,诗歌所叙写的鸟类命运从整体上比兴象征着诗人身边人物的命运。唐代咏物诗中这类比体诗不乏杰出作品,如骆宾王《在狱咏蝉》,抒情言志的方法和目的就是借蝉的高洁却命途多舛来比兴象征自我的高洁人格和不幸命运,并希望以这种“情沿物应”的比兴艺术创作,让人知道自己寄寓在诗歌中的旨意,此诗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咏物名篇,是因为比兴艺术的圆融浑成,蝉与人、物与我在诗中浑然一体,咏物与抒情言志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
  
  韩愈《鸣雁》[2]卷338:3786则是明显带有《毛诗》及其经学阐释影响痕迹的一首比体咏物诗,尽管有人认为其艺术性不及上首作品,但却可以看作《毛诗》经学阐释策略如何被转换为唐诗创作方法的一个范例,姑引其诗如下:
  嗷嗷鸣雁鸣且飞,穷秋南去春北归。去寒就暖识所依,天长地阔栖息稀。风霜酸苦稻梁微,毛羽摧落身不肥。裴回反顾群侣违,哀鸣欲下洲渚非。江南水阔朝云多,草长沙软无网罗,闲飞静集鸣相和。违忧怀惠性匪他,凌风一举君谓何。
  樊汝霖曰:“此诗兴也。”[9]卷1:109首句“嗷嗷鸣雁鸣且飞”出自《小雅·鸿雁》第三章“鸿雁于飞,哀鸣嗸嗸”,《传》曰:“未得所安集则嗸嗸然。”[1]卷11之1:663韩愈《鸣雁》诗前半部分“天长地阔栖息稀”、“哀鸣欲下洲渚非”,表现鸿雁南来北去无所归依的嗷嗷哀鸣,也是诗人自身命运尚未找到理想归宿的苦闷情怀象征。由此,韩愈此诗赋予哀鸿以人格的比兴艺术是渊源于《毛诗》经学阐释的用“兴”阐释策略的,却又根据文学创作需要和自我抒情言志的当下体验把这种阐释策略转换为一种创作艺术,创作出一首借咏物而咏叹自我命运与人生渴望的抒情诗。
  综上所述,唐诗在主导的人文精神、批判现实精神和抒情言志的艺术等方面从《毛诗》及其经学阐释的复杂庞大体系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从而铸造了品格昂扬健康、充满人文情怀、现实精神和抒情艺术再创辉煌的诗歌成就。由此,我们说以《毛诗》及其经学阐释为代表的儒家诗教对唐诗的影响具有重要而又健康的文学价值。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