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
接受出世思想或走向出世…
风水之学与传统释道之学…
冬至节的由来与传说
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互…
谈儒家的伦理思想与传统…
《老子》简、帛本与传世…
披文入情——中国古典诗…
“话语重建”与传统选择
金批《水浒》中的接受美…
最新热门    
 
接受与传播

时间:2009-8-8 16:55:35  来源:不详

【内容提要】
为了探讨《陌上桑》的创作接受史以及后世拟作与《陌上桑》本辞的内在联系,通过采用分类分析、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同时运用西方接受美学理论,对历史上众多《陌上桑》的拟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认为后世诗人大量模拟《陌上桑》,是基于《陌上桑》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能动的接受方式对《陌上桑》成为经典名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陌上桑》;接受;模拟

  拟古之习,肇自先秦,两晋大盛,以后各代相沿成习,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特别是汉乐府诗,每个朝代都有大量的诗人去模仿。《陌上桑》的拟作从曹魏时开始出现,直到清代,文人拟作的热情一直不减。据《乐府诗集》、《古乐府》、《古乐苑》、《古诗纪》等收录,所得拟作共有近百篇。它们是后世作家能动地接受《陌上桑》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依照这些拟作的内容把它们分为四类,探讨《陌上桑》创作接受过程中的变化特点及它们和原作的关系,深入地了解《陌上桑》的深刻内涵及艺术魅力,透视采桑题材的作品在历代作家笔下的变化及各个时代作家审美趣味和思想倾向的不同。
  
  一、《陌上桑》拟作的分类分析
  
  (一)歌咏罗敷故事
  这一内容在《陌上桑》拟作中占到60%以上,充分表现了诗人们对罗敷故事的喜爱。这60余篇诗歌继承了《陌上桑》的基本故事情节,但是由于各人的思想情趣和审美风格不同,所处的时代背景各异,因而表现出了不同的思想倾向和艺术风格。其突出的特点有两个。
  1.对罗敷贞节的强调 贞节是人类社会特别是儒家思想对妇女提出的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把它当做典律去要求妇女遵守,而妇女自身也积极地按照它立身行事。《陌上桑》深受不同阶层人们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罗敷这一人物形象所具有的忠贞的品质符合了儒家的道德规范,满足了男权社会对妇女的理想要求。在这些咏叹罗敷故事的拟作中,罗敷拒绝使君的共载要求这一表现罗敷贞节的重要情节被无一例外地保留了下来,但由于时代背景和每个作家的思想观点不同,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对贞节的标准和强调的程度也不同。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大量拟作里,有13篇是咏罗敷故事的。其中突出强调罗敷贞节的诗仅有傅玄的《艳歌行》一首。此诗对《陌上桑》字模句拟,毫无创新,遭到后人严厉批评。清代王士祯说:“傅玄《艳歌行》云:‘一顾倾朝市,再顾国为虚。’呆拙之甚,所谓点金成铁手也。”又云此作“汰去菁英,窃其常语。尤厌者,本词‘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绰有余味,乃益以天地正位之语,正如低措大记旧文不全时,以己意续貂,罚饮墨水一斗可也谅哉!”[1]明代谢榛评曰:“傅玄《艳歌行》全袭《陌上桑》,但曰‘天地正厥位,愿君改其图’。盖欲辞严义正,以裨风教。殊不知‘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已含有此意,不失乐府本色。”[2]清代牟愿相评日:“傅玄《艳歌行》篇中直用古词,略改数字。……罚饮……墨水一石。”[3]今人萧涤非先生也批评说:“改‘罗敷自有夫’为‘贱妾有鄙夫’尤可憎。‘使君自南来’以下诸语,且亦非事理,殊欠允当。盖罗敷既未出采桑陌上,使君自无缘得见也。乃知文学贵独造,贵创作,舍己徇人,徒自取败耳。”[4]
  后来明代诗人李攀龙的拟作《陌上桑》也与傅玄诗一样,只改动了少数字句,几近于抄袭,也遭到了批评。
  从宋代开始直到清代,《陌上桑》拟作中以罗敷故事为内容而重在刻画贞妇形象的作品就多了起来。原诗中,罗敷集忠贞和风流于一身,面对使君的请求,口齿伶伺,应对自如。然而,在具有正统伦理思想的文人看来,罗敷根本就不应该接使君的话头,所谓“幽闲女子,岂喋喋与狂且争口舌哉!”[5]
  宋代阮阅在《诗话总龟》里不但表现了对《陌上桑》本辞中罗敷形象的不满,而且对卢思道、傅縡、张正见、刘邈、王筠、萧捻、殷谋、沈君攸等人拟作里的罗敷形象都提出了批评,认为她们都不够贞烈,而且还做诗一首来向世人展现自己心目中的罗敷形象,其诗为:“罗敷十五六,采桑城南道。脸媚夺朝霞,蛾眉淡初扫。……使君从南来,黄金络马脑。调笑一不顾,东风摇百草。”[6]罗敷形象虽比本辞中贞烈,但却风情顿失。
  元、明、清三代有《陌上桑》拟作近30篇,大部分都重在刻画贞妇形象,如元代胡布、刘诜、周巽、赵文、释英,明代胡应麟、胡奎、朱诚泳等人笔下的罗敷无一例外都是贞烈异常的女子,而且罗敷贞烈的程度是在不断升级的。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知识分子们对女子贞操的苛求。
  2.对使君态度的改变和对人类真情的抒写 首先,在南北朝的十余篇咏罗敷故事的拟作中,除过傅玄诗外,其他作品中已经没有了对使君的讽刺,作者和罗敷的态度都变得婉转平和,如王筠、刘邈、傅縡、张正见等人的诗,和原诗差异甚大,如前文所引,曾遭阮阅诟病。
  唐宋时期,这种倾向更加明显,如李白“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踯躅”_[7](p422)、王建“黄花盖野田,白马少年游”[7](P417)等诗句里,使君是以多情公子和美貌少年的形象出现的。罗敷对使君的态度也有了更大的变化,如唐庚诗云:“殷勤谢郎意,其如义命何?”[8](P15019)虽拒绝而又充满留恋。这些诗歌表现了和阮、戴二人截然相反的立意。
  明代,一方面是官方的政策法规对妇女贞节的要求更加苛刻,另一方面民间新的民主思潮也在悄滋暗长。表现在诗歌里,就是对人类真实情感的抒写。如王翰的拟作里,使君的形象变成了美貌公子“陌头骑马年少客,新着春衫面晰白。”[9]女主人公也在少年的情歌声中情意摇荡:“女郎遥隔桑陇听无由一笑开春襟。低眉踯躅立多时,回头转盼情功深。”[9]虽然王翰最后还是让女主人公拒绝了少每的追求,但又真实描写了两位相爱的青年内心的相思:“援筝奠弹陌上桑,筝声哀鸣两心苦。”[9]这是一篇让人耳目一新的诗歌。在伦理思想统治极为严醇的时代,他能够把笔触伸人人类灵魂的深处,敢于杀达人们真实的感情,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和不月的勇气。诗中既有真情的流露,又有道义的坚持,实属风情与大义兼备的好诗。
  
  (二)歌咏艳情和美女
  采桑题材是我国诗歌辞赋的传统题材。在《陌上桑》以前的作品里,采桑题材一般都是描写男女艳情的。采桑的女子与男子春日里相遇、相会在桑中、上官、淇上、溱洧之畔,产生了美妙的爱情。如《诗经·小雅·隰桑》云:“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10](P474)《庸风·桑中》云:“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10](P84)《巍风·十亩之间》云:“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10](P191)等等。另外,辞赋中也有对桑林中艳遇采桑女情节的描述,如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枚乘的《梁王菟园赋》、司马相如的《美人赋》。从这些诗赋中可以看出采桑女都是美艳动人的。《陌上桑》上承古代诗赋的桑林主题,描写了一个男子与一个美貌的女子在春日的桑林里相遇的故事,但由于时代的不同,上古桑林故事中女子与男子能欢会已经变成了此时的对立。然而,由于历史的积淀,后代的拟作者们仍然挖掘了这一题材中蕴涵的描写艳情与美女的成分,写出了优美的诗篇。如鲍照有诗句云:“采桑淇澳间,还戏上官阁。”[11](P1257)梁简文帝有诗句云:“连珂往淇上,接幰至丛台。”[11](P1901)宋朝文彦博的诗改罗敷为莫愁,略去了原诗后一节“夸夫以拒”的内容,成为了一首艳游诗。其诗云:“佳人名莫愁,采桑南陌头。因来淇水畔,应过上宫游。贮叶青丝笼,攀条紫挂钩。使君从见问,五马亦迟留。”[8](P3474)不但歌咏了采桑女的美丽,并且依然蕴涵着远古桑中欢会的风情。对这些诗歌后人一直毁过于誉,但是不可否认,它们仍然是文学作品中生命力非常旺盛的题材。
  有些诗人截取《陌上桑》第一解之意,发挥想象,描绘了各种风情不同的美女,改变原诗中的侧面烘托为正面、直接的描写,如沈约、萧子范、张率等人的诗。而其中的代表作则是陆机的《日出东南隅行》。其部分诗句为:“美目扬玉泽,峨眉像翠翰。鲜肤一何润,秀色若可餐。窈窕多容仪,婉媚巧笑言。”“馥馥芳袖挥,泠泠纤指弹。悲歌吐清响,雅韵播幽兰。丹唇含九秋,妍迹凌七盘。赴曲迅惊鸿,蹈节如集鸾。绮态随颜变,沉姿无定源。俯仰纷阿那,顾步咸可欢。”[11](P652)作者采用赋法,用极其丰富华丽的词语对美人皮肤的色泽和质感、眼睛、眉毛、姿态、笑容、手指、声音、嘴唇、步态等都做了细致如画的描写,表现出富丽繁复的美。和《陌上桑》相比,一个属于写意式的描写,一个属于工笔式的描写,可谓是各擅胜场。
  较之原诗,这些拟作对人物的描写更加具体、细致、准确,是我国文学史中描写人物技巧的进步,为后世的作者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经验和语言技巧。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写人而写人,没有多少实际内容和真实的个人情感,在形式上给人以美感的同时,常常会让人为其内容的贫乏而感到遗憾。

  (三)歌咏相思
  把采桑女和思妇的题材融合起来是《陌上桑》拟作中的又一种内容。采桑题材如上文所述。思妇题材的作品在《诗经》中如《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在乐府民歌中如《饮马长城窟行》等,在《古诗十九首》里如《行行重行行》等等。现在,在吴均和王台卿等人的笔下,二者合而为一,其抒情主人公既有了采桑女风流浪漫的气质,又有了闺中思妇缠绵哀怨的情怀,成为《陌上桑》拟作中较为出色的作品。吴均的拟作《陌上桑》和《采桑》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如他的《陌上桑》:
  袅袅陌上桑,荫陌复垂塘。长务映白日,细
  叶隐鹂黄。蚕饥妾复思,拭泪且提筐。故人宁
  如此,离恨煎人肠。[11]
  用缠绵凄婉的语言诉说着采桑女绵绵的相思和离恨。
  王台卿的四首《陌上桑》用清丽婉转的南朝民歌体拟写汉乐府古题,表现了当时诗坛的好尚。这四首诗其实是一组诗。一言送别。二言丈夫的去向。三言别后的思念。四言盼归。每首诗都是一个形象鲜明的画面,以时间顺序组合在一起。开头以“郁郁陌上桑”[11](p2087)起兴,领起下文,使四首诗融合在一起。同时,作者于写景中巧妙地融入了比喻,如用“遥遥山下蹊”[11](P2087)喻男女空间距离的遥远,以“皎皎云间月”[11](p2087)喻思妇的贞洁,以“袅袅机头丝”[11](p2087)喻相思的绵长,同时“丝”与“思”谐音,正借鉴了民歌的写法。全诗含蓄蕴藉,情思绵绵,如泣如诉。虽是用《陌上桑》为题,但它们也因袭了《诗经》和汉代的思妇诗及送别诗。如“送君上河梁”[11](p2087)显然脱自《苏李诗》之三“携手上河梁”[11](p337),“非无巧笑姿,皓齿为谁发”[11](p2087)脱自《卫风·伯兮》里的诗句“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元膏沐,谁适为容”[10](p116)及曹植杂诗句“谁为发皓齿”[11](p457),也表明了这组诗歌是接受了多种文本的影响后创作的。
  隋唐以后的拟作中歌咏相思的大大减少,主要有唐代刘希夷的《采桑》、明代林光宇的一首、方孟式的三首和乾隆一首,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