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政府调结构为何总是弄巧…
《易经》与中国文化结构…
装修风水在房屋户型结构…
风水楼的盘户型结构要求
哪种结构户型的房子更能…
框架结构的防地震效果好…
经济危机中企业和政府该…
从齐鲁文化看汉族地域文…
关于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水浒传》叙事结构的文…
最新热门    
 
心物结构论 ——从中国古典诗歌看审美主客体的关系及建构

时间:2009-8-8 16:55:52  来源:不详
成影响。人民生活的疾苦以及国家民族的危难,更能成为培养民族英灵、爱国诗人的沃土,它使诗人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把活生生的哀乐恩怨化入诗章,酿成感人至深的诗歌精品。陆游的《感兴》一诗,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文章无所秘,赋予均功名,吾尝考在昔,颇见造物情。离堆太史公,青莲老先生,悲呜伏枥骥,蹭蹬失水鲸,饱以五车书,劳以万里行,险艰外备尝,愤郁中不平。山川与风俗,杂错而交井,邦家志忠存。人鬼参幽明,感慨发奇节,涵养出正声。故其所述作,浩浩河流倾”。这些精辟生动的述说,可以看作是历史文学的总结,也可以看作是未来文学的通径。诗歌,无论任何时候,只有走向现实,走向人民,才可能源流不断,生命长驻。强调文学的独立性,绝不意味文学可以脱离现实生活,逃避尖锐的社会矛盾,过象牙塔里的离群索居生活,文学始终要强化自身的社会参与意识,勇于触及政治生活的敏感区,以自己深刻的发现引起全社会的反响。“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粮谋”(龚自珍),不仅是社会政治的不幸,也是文学创作的不幸。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