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你所不知道的悲伤
发现苗族英雄史诗《亚鲁…
刚强不阿 理性抗争——…
浅析《苔丝》与《呼啸山…
试论《水浒传》的悲剧历…
《水浒传》女性的悲哀
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
再评《三国演义》中的“…
论《三国演义》中“义”…
论《三国演义》仁政思想…
最新热门    
 
英雄的悲剧 悲剧的英雄──孙悟空悲剧形象再探

时间:2009-8-8 16:56:41  来源:不详
势风云变幻的有感而发。明乎此,我们就无须把某位权威人物的某些片言只语,当作评价艺术形象不可商榷的金科玉律了。更何况那些裁定孙悟空的形象“宣扬了投降主义和奴才哲学”的人,根本离开了神魔小说创作的基本特点,得出了极端武断的“政治结论”。即就宋江与孙悟空而言,又岂能简单化地施以等同式的类比呢?宋江,是作家参照史实,采用现实主义方法塑造的典型人物;孙悟空,是作家根据佛教故事、神话传说、话本、戏曲,采用浪漫主义方法创造出来的神话英雄。二者之间划上等号,显然荒谬得可以!

    我们批评了脱离孙悟空艺术形象实际的“左”论,但我们却不能无视甚至否认孙悟空向神仙佛“神圣同盟”妥协了的确凿事实。从大闹天宫意欲推翻玉帝皇权,转化为服从皇权保唐僧到西天取经,孙悟空堕入了不能自拔的悲剧怪圈、只许你规规矩矩,不准你乱说乱动;只许你吃大苦耐大劳保唐僧西去,不许你再自由自在驾“筋斗云”独来独往。如有违犯,“紧箍咒儿”立即念动,予以惩罚。如来的“五行山”,化成了一只“嵌金花帽”戴在孙悟空头上。如要不受惩罚,只有强制自己从内心到行为,都自觉接受皇权佛法的规范。孙悟空保唐僧取经说得好听些是“修行”,实际上是在磨灭以往的锋芒。一旦锋芒锉平,棱角磨圆,自会安于现状,苟且偷安,走向自己原先无畏地追求平等自由的反面,这是个异化的过程,大抵是不容置疑的。

      

有些论者着眼于孙悟空在西天取经路上的降妖伏魔,至今令人神往,便论定西天取经事业是大闹天宫的继续和发展。笔者认为,这种说法,至多说对了一半。就孙悟空的形象塑造来说,确实由“大闹三界”(主要是“大闹天宫”)开始,中经“取经缘起”,转入“西天取经”,直至取经成功得到“正果”而最终完成。情节是性格的历史。就这个意义上来说,“西天取经”时的孙悟空是“大闹天宫”时孙悟空的继续,当然未尝不可。但继续并不一定是前进,也有可能是倒退。西天取经路上的降妖伏魔、排除万难,确实仍可看到当年大闹天宫所向披靡的神武英勇,他所殄灭妖魔鬼怪的斗争也包含有正义与非正义、善与恶势不两立的成分,但这充其量只是局部性的纷争了。由直接反对天廷的等级制,到承认服从神仙佛的等级制;从喝令玉帝让位,到至多鞭挞批判统治者的颟顸昏庸;从以玉帝为敌手,到只从事铲除统治者身边的坏人以及形形色色的虐民妖魔;由彻底变革到被迫点滴改良。试问,西天取经时的孙悟空到底是前进了还是后退了?

    明清小说、戏剧研究专家张锦池先生将《西游记》与李贽的《焚书》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焚书·童心说》认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这种‘童心’说作为一种人性观念,李贽用以反对程朱理学的天命之性说,称颂人的一种未受官方御用思想浸蚀过的天真纯朴的先天存在的精神状态,也就是所谓要求自由自在生活的天性。作为一种道德观念,李贽用以反对一切虚伪、矫饰,反对一切外在教条、道德做作,反对一切传统的观念束缚,甚至包括无上权威的孔孟在内。作为一种文艺观念,李贽用以作为创作基础和方法,也就为本来建筑在现实世俗生活写实基础上的市民文艺,转化为建筑在个性心灵解放基础上的浪漫文艺铺平了道路。试看《西游记》中孙悟空身上那种恍若与生俱来的要求自由平等的天性,特别是在花果山时期那种作为‘大自然的儿子’的形象,不正体现了这三者的完美统一吗?”⑤这种藉“童心说”来分析孙悟空,借同时代先进思想家的学说来分析优秀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形象,其方法和结论,都是很精辟的。

    关键在于,“大自然的儿子”终于转变为“御弟”唐僧忠心耿耿的大弟子,原先那颗纯真的“童心”终究被等级制所污染和摧残。我们上面已经论证过,孙悟空的悲剧诚然是不可避免的,是不能苛求于他的。但我们毕竟也不能认为,孙悟空那颗天赋“童心”,在西天取经路上是进一步发展、完善了。事实上,孙悟空越往西天目的地行进,“童心”就越受制约,越益淡薄,直至完全泯灭。

    这里有一个不容回避的矛盾,即西天取经的“经”,到底是什么货色?倘若如来令唐僧师徒四众万里迢迢千辛万苦从西天取来送往东土大唐的佛经,果真能拯救万民出于水火,那么西天取经的评价又当别论,因为着眼于社会效益,老百姓得到了好处,孙悟空一己自由平等之丧失也还是值得的。但《西游记》并没有提供这样确凿的情节。另外,吴承恩也无意在《西游记》中阐发佛经的哲学文化价值。怎样认识唐太宗这类君王,怎样评价如来为代表的佛界最高领袖,作家倒是给了读者一些提示的。

    第十回有一段绝妙的情节。唐太宗夜梦泾河老龙求救,他答应设法绊住魏征,不让魏征脱身去监斩老龙。不料魏征在与唐太宗下棋时,倒头睡去,梦斩老龙。老龙阴魂告到阎王殿,阎罗王差鬼使“请”唐太宗到阴司三曹对案。唐太宗到了阴司,原先被他阴谋害死的兄弟李建成、李元吉都来揪打索命,那些枉死在李世民手中的“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众王子、众头目的鬼魂”都向李世民高呼“还我命来!还我命来!”作者在这里巧妙地谴责了李世民这类封建帝王是在阴谋凶险大屠杀的血泊中浮上皇位的,戳穿了这类英明君主的伪善面目。后来,幸亏魏征的故交、前礼部侍郎崔珏,现任郢都掌案判官,得到魏征传书求情,为唐太宗解围脱难,又增添了二十年阳寿。这真是一段生花妙笔写成的天下奇文!唐太宗的阴险毒辣而又卑微低下,崔判官的因私废公徇私舞弊,十殿阎王的利害交通昏聩失察,构成了一个漆黑一团的魍魉世界,哪里有公道,哪里有正义?!委命“御弟”唐僧去取经来“普渡众生”的唐太宗,本身居然是个暴君、伪善者、“走后门”专家、“以权谋私”的头号人物,那么他委派唐僧去取经以拯救万民,岂非十足的骗局?这是一个浸透了作家独特的审美观的批判性的艺术形象,是作者对封建帝王本质的概括,当然无须用历史上唐太宗这个人物来与之对照检验的。

    第98回描写唐僧师徒四众在灵山雷音寺取经时的波折,就更是一段妙不可言的讽刺绝品。唐僧等人因无钱无物向如来贿赂,如来的忠实奴仆阿傩、迦叶就千方百计地刁难他们,先传给了他们假冒伪劣的“无字真经”,差点断送了师徒四众万水千山来求经的诚意。后来孙悟空将“官司”打到如来佛面前,如来居然无耻地说:“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后来,到底让阿傩、迦叶将唐僧手中化缘的紫金钵盂强索了去作为“人事”,才将“有字真经”给出。请看,如来在这里到底是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佛祖呢,还是唯利是图蝇利必得的奸商?在这里,佛教经典的虚伪实质暴露无遗,佛祖的庄严宝相由自己剥落殆尽。猪八戒对此评论道:“只说凡人会作弊,原来这佛面前的金刚也会作弊。”连猪八戒都有了切身的体会,只不过他的体会还十分肤浅罢了。

    要言之,唐太宗是这样一位皇帝,如来是这样一位佛祖,他们的一切同真诚、善良、美好是那样格格不入。但被迫放弃了“童心”的孙悟空却必须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执行他们旨意,到头来锐气丧失、斗志泯灭,却被如来封为“南无斗战胜佛”、总算挤入了佛界最高领导集团,在总共63把交椅中,坐上了第48把交椅,居然位置排到了观世音菩萨的前面。在佛的行列中“叼陪末座”,却又比一切菩萨要靠前。定位于此,这对于原先最深恶痛疾等级制的孙悟空来说,到底是安慰抑或是讽刺呢?

    从反对等级制的无畏斗士到享受等级制实惠的“南无斗战胜佛”。孙悟空头上当然再也没有“紧箍咒儿”了,但其时他早已收起了“金箍棒”,高坐在莲台之上,跟着如来诵经念佛,再也不会为自由平等去拼搏去格斗了,因为他走完了自己异化的全过程,“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⑥

    哀莫大于心死。孙悟空,你那颗曾经激烈跳荡的“童心”,还再能复■吗?

    中外文学史上,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从经典或传说中汲取题材,以神魔的形式来描写敢于向旧传统旧制度挑战,争取自由平等的艺术形象并不鲜见。

    大概比吴承恩晚一个世纪的约翰·弥尔顿就是这方面的大手笔。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熏陶的弥尔顿,在双目失明的恶劣境遇中,完成了三部都取材于《圣经》的杰作:《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三部史诗杰作最值得称颂最振奋人心的当首推取材于《圣经·创世纪》的长约一万行的史诗巨篇《失乐园》。

    《圣经》一个很重要的题材是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是如何失去上帝的恩宠而“堕落”的。失乐园这个故事在西方早已家喻户晓。但弥尔顿对这一传统题材进行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照,作了独创性的改造,使整部史诗闪烁着强烈的追求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光彩。

    贯串史诗的尖锐矛盾,是上帝和魔鬼撒旦之间的矛盾,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亚当和夏娃身上。在上帝的伊甸园中,亚当和夏娃完全蒙昧地生活着,没有喜怒哀乐,没有七情六欲,当然更没有对自由平等的向往,对爱的追求。是魔鬼撒旦“引诱”(实质上是启发)他们偷吃了“禁果”,使他们开始了觉醒,分清了智愚善恶,萌发了彼此热烈相爱的恋情,迈开了追求自由平等的步伐。上帝对此勃然大怒,将亚当和夏娃逐出“伊甸园”,贬往人间赎罪;对“蛊惑”亚当夏娃挣脱上帝桎梏的魔鬼,则是大举讨伐,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上帝与撒旦的斗争,实质上是规范亚当夏娃“做什么人,走什么路”的斗争。上帝的逻辑是,亚当与夏娃应当愚昧无知,在伊甸园中什么都不过问,一切服从上帝的旨意。撒旦则要亚当和夏娃,争取自身应有的价值,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怀疑旧的传统制度的永恒性和合理性,并进而向它挑战,这当然是旧传统旧制度的代表者所绝不容许的,冲突必然不可避免。上帝同撒旦的矛盾冲突与以玉帝为代表的神仙佛同孙悟空的矛盾冲突,其性质是完全一致的。

    就悲剧形象的创造来看,撒旦和孙悟空也十分相象。《失乐园》中的魔鬼撒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史诗中的撒旦,体格魁伟、意志刚强,同上帝展开了惊心动魄和可歌可泣的斗争。尽管失败了也不气馁,被打入地狱,仍然激励伙伴们发扬叛逆精神,树起必胜信心。他不能忍受屈辱的奴才地位,自立为王,继续与上帝抗争,骄傲地宣称:“与其在天堂里做奴隶,倒不如在地狱里称王。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