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浅谈《婚姻法》汉英文本…
浅谈中华苏维埃文化的特…
浅谈天津砖雕艺术的文化…
浅谈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广…
浅谈傣族民间舞蹈的民族…
浅谈由汉乐府的女性描写…
浅谈上海世博会中的海洋…
浅谈满族服饰在现代服装…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浅谈历史文化资源内涵及…
最新热门    
 
浅谈孟子和荀子人胜论酌比较

时间:2010-4-15 10:57:51  来源:不详
。然则仁义法正有可知可能之理,然而涂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然则其可以为禹明矣。”Ⅲ这就是说,圣人并非生而为圣人,也是通过对仁义法正的学习和遵守、改造了其质朴粗糙的自然本性而达到的。仁义法正是可以被认识和学习的,每个人都具有认识和学习的能力。能否成圣成贤则在于个人是否“肯为”,即是否能坚持不懈的学习和遵守礼法制度。只要个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知礼义道德,并以此来改造人的先天之性,就可以成为圣贤。所以,学知礼义道德就是化性起伪,积善成德的最根本的途径和方法。可以看出,苟子十分重视学习的作用,他主张“学不可以已”,“不可须臾舍”,“舍之,禽兽也”。Ll引而学习的内容就是仁义法正和道德规范。同时苟子还十分重视“注错习俗”和“师法之化”即环境、习俗以及贤师对于个人道德修养的作用,“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加这是要求主体选择好的环境和好的师友以增进道德。
  孟子重视发挥人的善良本心的作用,强调向内用功,通过反求诸己,寡欲养心,求其放心而扩充保持善心。而苟子则重视学习的作用,主张通过教育培养、社会约束、师长示范和个人的主观努力化性起伪,达到圣贤境界。他们二者一个诉诸于内在德性的追寻,体现了“为仁由己”的自律性;一个诉诸于外在规范的遵从,体现了“约之以礼”的他律性。
三、“性善论”与“性恶论”虽然在理论出发点和个体成善的途径上观点不同。但是理论目的都是教人从善。在这一主旨的统摄下。二者可以相互补充
  孟子的“性善论”和苟子的“性恶论”虽然对人性的内涵界定不同,在个体成善的途径上观点也不一样,但是他们却殊途同归,目的都是教人从善,使人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清代学者钱大昕说:“孟子言性善,欲使人尽性而乐于善;苟子言性恶,欲使人化性而勉于善。立言虽殊,其教人以善则一也。”这种评价是十分中肯的。
  孟子的“性善论”是从正面激励人奋发向上,自觉向善的。孟子从人与动物不同的类本性人手阐述了人的本质,把人的食色之性排斥在人的本性之外,而把道德观念、道德理性看作人的本性,从而深化了对人的本性的认识,突出了人的善良本性;在主体的道德修养中,孟子又强调了“为仁由己”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挺立起道德实践的主体性,鼓励主体好善恶恶、积极向上,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实现道德理想和人的本性。钱穆先生说性善论“启迪吾人向上之自信,鞭促吾人向上之努力”也正是这个意思。
  苟子的“性恶论”是从反面激励人进取、去恶成善的。苟子强调了性伪之分,而把人之不可学、不可事、生而有之的自然本能之性定义为“性”。因为人的自然之性的质朴与粗糙,所以要加强后天的学习和改造。如果缺乏后天的学习与教育,人就不可能化性起伪,达到善良境界。人只有通过学习,通过道德的训导、礼法的约束,才能对质朴粗恶的先天自然之性加以改造,去恶为善。苟子言性恶可以说是提醒人们认识到自己先天素质中的粗劣之处而不放松自身的修养与改造,从而造就完善的人格。孟子和苟子的人性论在理论形态上看似对立,实则互补。

  首先,他们分别揭示、强调了人性的不同侧面。孟子强调了人的道德属性,苟子强调了人的自然属性,而人性本身就是一个双重结构,是自然属性和道德属性的统一。“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物”一方面,人作为感性生命,具有自然本性和欲望本能,这些自然本性和欲望本能具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人如果一味追求欲望和本能的满足就会堕落为一种动物性的存在;但是另一方面,人也具有道德理性,它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