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浅析一声清罄 余韵悠远…
浅析《等待戈多》的后现…
浅析传承与延展:乡村社…
浅析《植物生物学》实验…
浅析论播客娱乐元素的后…
浅析略论现代包装设计的…
浅析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
浅析古今之争:经典与大…
浅析解读从传琉到现代的…
浅析流行文化及其对经典…
最新热门    
 
浅析孤花表春余—韦应物诗歌的盛唐余韵

时间:2010-6-4 9:49:43  来源:不详
sp;韦应物诗不见其工,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感受方式和创作动机的独特。本无意于诗,而触景生情,其入目所见之景信手拈来,皆为诗料。正如王昌龄《诗格》中所云:“自古文章起于无作,兴于自然,感激而成,都无饰炼,发言以当,应物便是。”韦诗很少见刻削雕琢之痕,如“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沦海”、“归掉洛阳人,残钟广陵树”被誉为“唐人兴趣天然之句。”。“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日落群山阴,天秋百泉响”、“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一为风摊,但见山被形容为“正如祛叔夜土木形骸,不加修饰,而龙章凤姿天质自然特秀。”这些诗句正体现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风格。
    与此相连的是所产生的一种清淡空远的韵味,苏东坡称韦柳诗既有“才”又有“韵”,发纤侬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⑧。以著名的《寄全椒山道士》为例全诗用笔空灵,写诗人情思的转换,由郡斋之冷想到山中之客,推己及人,想象山中之客涧底采薪柴、归来煮白石两个情节,给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印象。接着写风雨之夕欲持酒相慰而难寻踪迹角度着想,将诗境开扩到风雨飘萧、落叶纷飞的空山,结尾怜然一问,竟使道士化为虚无,变更觉飘渺空灵,无迹可寻,这正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境。这类诗在韦诗集中比比皆是,如《登楼寄王卿》、《幽居》、《宿永阳寄璨律师》等。
    综上所述,诗人的精神风貌,以及诗风的延续,诗境的玲珑透彻无不体现着盛唐的余韵,用韦应物自己的诗来概括就是“孤花表春余”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